呈身的意思、呈身的詳細解釋
呈身的解釋
謂自薦求仕。《舊唐書·韋澳傳》:“﹝ 韋澳 ﹞登第後十年不仕。伯 兄溫 ,與禦史中丞 高元裕 友善, 溫 請用 澳 為禦史,謂 澳 曰:‘ 高二十九 持憲綱,欲與汝相面,汝必得禦史。’ 澳 不答。 溫 曰:‘ 高君 端士,汝不可輕。’ 澳 曰:‘然恐無呈身禦史。’”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一》:“昔人恥呈身禦史,今豈求識面臺官也?” 清 姚之駰 《元明事類鈔·人品門·方正》:“《獻徵録》: 隆慶 時, 劉淛 試南宮,下第。大學士 李公 得其遺卷,心奇之,欲緻一見。不可,曰:‘落第書生,豈可呈身相門耶?’”《清文獻通考·選舉四》:“ 乾隆 七年奉諭旨……既為文學華贍之青衿,則應科舉時,自可脫穎而出,又不轉籍選拔,以為呈身之路也。”
詞語分解
- 呈的解釋 呈 é 顯出,露出:呈現。呈祥。 恭敬地送上去:呈上。呈報。面呈。 下級報告上級的文件:呈文。呈子。 古同“程”,規劃、法式、标準。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 身的解釋 身 ē 人、動物的軀體,物體的主要部分:身軀。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樹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獻身。 親自,本人:自身。親身。身教。身體力行。 統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坣 )。身敗名裂
網絡擴展解釋
“呈身”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呈身”指自薦求仕,即主動推薦自己以謀求官職。這一用法在古代文獻中較為常見,例如:
- 《舊唐書·韋澳傳》記載,韋澳拒絕通過關系成為禦史,認為“恐無呈身禦史”,強調不願以自薦方式獲取職位。
- 清代文獻《清文獻通考·選舉四》也提到“呈身之路”,指通過選拔謀求仕途。
2.延伸含義
在部分語境中,“呈身”可擴展為主動展現自身才能或獻身于某事,例如:
- 文言詞組“呈身進取”中,“呈身”指獻身于事業,“進取”指積極追求進步,整體形容積極向上的态度。
3.使用特點
- 曆史背景:多用于古代官場或科舉制度中,反映士人通過自薦争取機會的現象。
- 褒貶色彩:根據語境不同,可能隱含“主動争取”的褒義,或“攀附權貴”的貶義(如韋澳的批判态度)。
4.現代適用性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該詞,但在研究曆史、文學或引用典故時可能出現,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舊唐書》《能改齋漫錄》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呈身,意為呈現自己的身份或表達自己的主體狀态。它的拆分部首為亻(人)和身(身體),共有8畫。這個詞來源于漢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展示自己的狀态或身份。在繁體字中,呈身的寫法保持不變。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呈身并不存在變化。下面是一個例句:他以整潔的着裝呈身于會議室。呈身可以與其他詞組合,例如呈報、呈現、呈示等。近義詞可以包括展示、展現、顯露等,而反義詞可以是隱藏、隱匿等。希望這些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