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矩準繩。喻規則;準則。 唐 陳章 《水輪賦》:“箭馳可得而滴瀝,輻輳必循乎規準。” 明 宋濂 《無旨禅師授公碑銘》:“ 龍華 之阿,有塔如筍,硺石鐫文,為世規準。” 老舍 《老張的哲學》第二八:“以前跟你說過,我也有意于此,現在雖有七八成;到底還沒定規準。”
“規準”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uī zhǔn,其核心含義為規矩準繩,引申為規則或準則,多用于描述事物遵循的标準或規範。
基本釋義
指代具體的規則、準則或标準,強調事物需遵循的既定框架。例如古代文獻中常以“規準”比喻社會、道德或技術層面的規範。
引證與用法
相關擴展
該詞由“規”(本義為畫圓工具,引申為法度)與“準”(本義為水平儀,引申為标準)組合而成,強調雙重規範性。結構上為并列式,常見于書面語。
“規準”多用于強調嚴格遵循的規則,既可用于具體技術标準(如古代機械),也可用于抽象的社會道德規範。如需更全面的文獻例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