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參駁的意思、參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參駁的解釋

(1).雜亂不一。《宋書·傅隆傳》:“國典未一於四海,家法參駁於縉紳。”

(2).彈劾與批駁官吏的錯誤言行。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二·科道争為主考》:“一應科場之事,在外聽禦史糾劾,在内聽禮部禮科參駁,毋得阿狥,著為定例。”《明史·張慎言傳》:“祖制以票拟歸閣臣,參駁歸言官,不聞委勳臣以糾劾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參駁(cān bó)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層含義的複合詞,主要包含以下釋義:

一、本義:錯雜不純

指事物混雜、色彩或紋理交錯不統一。

例證:

《宋書·禮志》載“五色參駁”,描述織物色彩交錯;《漢語大詞典》釋為“雜亂不純”。


二、引申義:觀點分歧

用于描述言論、意見相互矛盾或辯論交鋒。

例證:

劉勰《文心雕龍·史傳》稱“異議參駁”,指史書觀點駁雜;《古代漢語詞典》注“參”為間雜,“駁”為辯駁,合指争議。


三、法律術語:異議複核

古代司法中特指對判決提出異議并請求複核的程式。

例證:

《唐律疏議》案例載“參駁之議”,即對刑案裁決的駁正流程。


現代使用說明

該詞屬書面語,現代漢語多見于學術讨論或曆史文獻分析,強調對複雜、矛盾狀态的描述。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側重“混雜”抑或“辯駁”之義。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3. 《唐律疏議》法律條文解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參駁”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ān bó,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雜亂不一

指事物或觀點混雜、不統一。例如《宋書·傅隆傳》提到“國典未一於四海,家法參駁於縉紳”,描述當時國家制度與家族規範存在混雜不統一的現象。

2.彈劾與批駁官吏的錯誤言行

多用于古代官場,指對官員言行進行檢舉和駁斥。如《明史·張慎言傳》記載:“祖制以票拟歸閣臣,參駁歸言官”,說明彈劾權責由監察官員行使。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或語境,可參考《宋書》《明史》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傍門本本主義鞭筴褊窄避寒兵柄岑岑嘲撥插頁差争陳策塵面持把船舶得失參半點就颠踬頂門針子頂托端意讀畫費解非職風聽風音感想公私要速光标裹腳孤帏涵溶衡嶺恢贍魂人火浣布夾被绛引旛尖新揭秘揭箧擔囊接踵而至金漢踡縮巨麗略行流舊蒙袂輯屦鳴飙密席囊螢照書潛畫青瓊清秀攘揄山宇水區霆威文法夏管小夜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