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玉毀椟的意思、龜玉毀椟的詳細解釋
龜玉毀椟的解釋
龜甲和寶玉在匣中被毀壞。比喻輔佐之臣失職而使******毀敗。語出《論語·季氏》:“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邢昺 疏:“言是典守者之過也,以喻主君有闕,是輔相者之過也。”《舊五代史·唐書·武皇紀下》:“且授任分憂,叨榮冒寵,龜玉毀櫝,誰之咎歟!俯閲指陳,不勝慚恧。”
詞語分解
- 龜玉的解釋 指龜甲和寶玉。古代認為是國家的重器。《禮記·玉藻》:“執龜玉,舉前曳踵,蹜蹜如也。” 宋 葉適 《會昌觀小集呈坐上諸文友》詩:“諸豪藹時彥,靈美競龜王。”亦泛指******。 南朝 宋 謝靈運 《撰征賦
- 椟的解釋 椟 (櫝) ú 櫃子,匣子:椟藏(俷 )(喻待價而沽)。買椟還(俷 )珠(喻沒有眼光,取舍不當)。 棺。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龜玉毀椟”是一個源自《論語》的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字面解釋
- 龜:指龜甲,古代占卜工具,象征通靈與神聖。
- 玉:指玉器,代表貴重與吉祥,常象征身份和國運。
- 椟:匣子、木盒,用于保存珍貴物品。
- 毀:指毀壞。字面意為“龜甲和寶玉在匣子中被毀壞”。
二、深層含義
成語比喻輔佐之臣失職導緻國家利益受損。典出《論語·季氏》:“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椟中,是誰之過與?”(猛獸逃出籠子、珍寶毀于匣中,責任在保管者)。後引申為:若國家重臣未能盡職,如同珍寶未被妥善保管,最終導緻國運衰敗。
三、用法與擴展
- 傳統用法:多用于批評官員或輔佐者的失職(如《舊五代史》引例)。
- 現代延伸:部分語境中也可比喻珍貴資源被濫用或輕視(如将珍寶置于破敗容器中),但此解釋權威性較低。
四、相關争議
部分低權威性資料(如)将含義側重“珍寶被輕視”,但根據《論語》原文及多數權威解讀,核心仍圍繞“責任歸屬”而非單純的資源浪費,需結合語境區分使用。
該成語以“保管者失職”為内核,既可批判治國者的疏忽,也可類比重要事物的管理失當。其内涵需結合具體語境靈活理解,但傳統用法更強調責任意識。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