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怪異。《周禮·春官·大司樂》:“凡日月食,四鎮五嶽崩,大傀異烖,諸侯薨,令去樂。” 鄭玄 注:“傀猶怪也。大怪異烖,謂天地奇變,若星辰奔霣,及震裂為害者。”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下》:“﹝ 曾曰唯 ﹞不苟合於世……客有遺貂裘者,剪碎以二葛表裡紉之,其傀異如此。”
“傀異”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文言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怪異”,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傀異”意為奇異、怪異,強調事物超出常規的特性。該詞由“傀”與“異”組合而成,其中:
詞性特點
屬形容詞,多用于描述自然現象或人的行為超出常理,如清代李鬥《揚州畫舫錄》記載曾曰唯“剪碎貂裘以二葛表裡紉之,其傀異如此”,形容其行為怪異。
現代漢語中“傀異”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其近義詞包括“怪異”“奇異”,反義詞為“尋常”“普通”。
“傀異”是一個具有古典色彩的詞彙,適用于描述超自然現象或特立獨行的行為,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深意。
傀異(kuǐ yì)是一個漢字詞彙,意為釘針牙化的怪異。它由傀字和異字組成,表達了一種奇特、古怪的意味。
傀字的部首是亻(人字旁),傀字的全部筆畫數為14;異字的部首是口(口字旁),異字的全部筆畫數為7。
傀異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頑主互荷詞》中,用來形容物體形狀奇特、格調獨特。在繁體字中,傀字保持不變,異字的繁體形式為異。
在古代,傀字的寫法略有不同,字形更加古雅。傀字的上部是“非”字旁,下部是“隹”字旁,整個字形更加複雜。異字的寫法保持不變。
1. 他的行為舉止傀異,總是讓人捉摸不透。
2. 這幅畫的顔色和構圖傀異,給人一種前所未有的藝術體驗。
3. 這個地方的風景傀異,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們的注意。
傀異可根據具體語境來進行組詞,如:傀異之美、傀異的風格、傀異的造型等。
近義詞:奇異、離奇、怪誕
反義詞:平凡、普通、尋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