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道的意思、官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道的解釋

(1).管理将士的辦法。《孫子·計》:“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梅堯臣 注:“官道,裨校首長,統率必有道也。”一說官為百官之分,道為糧路。見《十一家注孫子》引 曹操 注。

(2).公家修築的道路;大路。 唐 白居易 《西行》詩:“官道柳陰陰,行宮花漠漠。” 元 關漢卿 《五侯宴》第二折:“兒也!就在這官道旁邊,敢将你來凍殺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九回:“我見天時尚早,便到外面去閑步。走出門來,便是往來官道。” 管桦 《将軍河》第一部十五章:“他迷路啦,把砍柴人走的山路當成官道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官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成語含義(官員的職業道路)

指官員的權力、地位及晉升途徑,源自古代通過科舉考試和職位升遷實現職業發展的模式。該詞常用于描述官員在追求權力過程中面臨的挑戰或體制内規則。
例句:古代士人寒窗苦讀,隻為踏上“官道”實現抱負。


二、軍事管理術語(《孫子兵法》中的概念)

最早見于《孫子·計篇》:“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三、實體道路(公家修築的大路)

古代官府修建并維護的交通幹道,主要功能包括:

  1. 官方用途:保障官員出行、公文傳遞及軍事物資運輸效率;
  2. 管理措施:設關卡、收稅費(類似現代收費站),普通百姓可通行但需遵守規定;
  3. 文學意象:唐詩宋詞中常以“官道柳陰”等描繪場景,如白居易《西行》詩。

引用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官道

官道,意指指引官吏出巡、走訪等工作的道路。它是古代中國官方規定的主要交通幹線,也是貫穿全國各級政府機關的通道。官道在古代有着重要的政治和經濟意義,同時也成為了人們往來交流的重要通路。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官道的拆分部首為宀和辶。宀表示“宀字頭”,辶表示“辵字底”。官道總共由8個筆畫組成。

來源

官道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政治制度,即皇帝統治下的官吏巡視制度。為了銜接各地政府機關,并便于皇帝巡幸,官方規定了一系列直達各級政府機關的道路,這些道路就被稱為官道。

繁體

《官道》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均為“官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官道的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太大變化。不過,古代往往更為繁複,書寫時更注重文風雅緻。

例句

1. 他選擇了官道作為前往省會的交通線路。

2. 官道兩旁修建了官員休息的驿站。

3. 在古代,官道是連接南北的重要通道。

組詞

1. 官員:指擔任官職的人。

2. 官府:指政府機關,負責行政管理的地方。

3. 官員巡視:指官員出巡視察工作。

近義詞

官道的近義詞有官道、官路。

反義詞

官道的反義詞可理解為非官方的道路,如民間道路、鄉間小路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