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道的意思、官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道的解釋

(1).管理将士的辦法。《孫子·計》:“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梅堯臣 注:“官道,裨校首長,統率必有道也。”一說官為百官之分,道為糧路。見《十一家注孫子》引 曹操 注。

(2).公家修築的道路;大路。 唐 白居易 《西行》詩:“官道柳陰陰,行宮花漠漠。” 元 關漢卿 《五侯宴》第二折:“兒也!就在這官道旁邊,敢将你來凍殺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九回:“我見天時尚早,便到外面去閑步。走出門來,便是往來官道。” 管桦 《将軍河》第一部十五章:“他迷路啦,把砍柴人走的山路當成官道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官道"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意蘊的交通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由國家統一規劃、建設及維護的主要陸路通道。根據《漢語大詞典》的釋義,官道特指"官府修築供車馬通行的大路",主要承擔行政文書傳遞、軍隊調動、商旅往來等職能。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周代的"周道",《詩經·小雅》中"周道如砥,其直如矢"的記載,生動描繪了早期官道的規整形态。

從功能屬性分析,官道具備三重特征:

  1. 行政屬性:作為國家治理的物理脈絡,連接都城與州郡治所,如秦漢馳道、唐代驿道均屬典型官道系統。《中國古代交通史》指出,這類道路寬度标準明确,秦代規定"道廣五十步",并實施"車同軌"制度強化中央集權。
  2. 等級制度:道路規格與行政等級挂鈎,《唐六典》記載"凡三十裡置一驿,天下驿凡一千六百三十九",體現官道網絡與官僚體系的深度綁定。
  3. 文化載體:作為古代信息傳播主渠道,官道沿線形成的長亭體系衍生出豐富的送别文化,這在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等詩詞中留有深刻印記。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仍具使用價值,《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特别注明其引申義,可借喻"社會發展的正确方向",如"改革開放是富民強國的官道"的比喻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官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成語含義(官員的職業道路)

指官員的權力、地位及晉升途徑,源自古代通過科舉考試和職位升遷實現職業發展的模式。該詞常用于描述官員在追求權力過程中面臨的挑戰或體制内規則。
例句:古代士人寒窗苦讀,隻為踏上“官道”實現抱負。


二、軍事管理術語(《孫子兵法》中的概念)

最早見于《孫子·計篇》:“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三、實體道路(公家修築的大路)

古代官府修建并維護的交通幹道,主要功能包括:

  1. 官方用途:保障官員出行、公文傳遞及軍事物資運輸效率;
  2. 管理措施:設關卡、收稅費(類似現代收費站),普通百姓可通行但需遵守規定;
  3. 文學意象:唐詩宋詞中常以“官道柳陰”等描繪場景,如白居易《西行》詩。

引用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版齒寶蓋并存不辨菽粟纏足蟲蠹崇緬箠損辭典戴丘大儒吊紙跌宕昭彰定則笃備房基發色绯衫改悔幹糞高唐功率官業浩歌圜陳霍繹枷懲驕倦箕鬥九愁抗活科鬥篆誇毗狼蟲連波兩頭蒙躐拜零章漏轉落鎖毛鸷梅花書院麋蕪内姓盤躩仆仆亟拜縴手前嫌栖神軀腔盛隆守犬調三斡四條聞通彙痛殺殺文澆仙人觀械送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