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緩貌。《詩·小雅·大田》:“有渰萋萋,興雨祈祈。” 毛 傳:“祈祈,徐也。” 鄭玄 箋:“古者陰陽和,風雨時,其來祈祈然而不暴疾。” 漢 班固 《東都賦》:“習習祥風,祈祈甘雨。” 南朝 梁 何遜 《從主移西州寓直齋内》詩:“祈祈寒枝動,濛濛秋雨駛。”
“祈祈”是一個疊詞,主要用于形容舒緩、和順的狀态,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祈祈”意為徐緩、和順,多用于描述自然現象或動作的柔和緩慢。例如《詩經·小雅·大田》中“興雨祈祈”,指雨水輕柔綿密地落下。
出處與注解
文學應用
該詞多用于詩歌中,增強意境的舒緩感。如漢代班固《東都賦》“祈祈甘雨”,通過疊詞強化雨水的潤澤與平和。
與單字“祈”的關聯
單字“祈”本義為向神明求福(如“祈禱”),而“祈祈”通過疊用,弱化了宗教色彩,更側重描述自然或動作的柔和狀态。
總結來看,“祈祈”是一個兼具音韻美與畫面感的古雅詞彙,適用于描繪風雨、動作等舒緩柔場景。
《祈祈》是一個意指祈願、祈求的動詞,表示通過祈禱來表達對某種美好或者好運的期望。
祈祈的部首是示部,筆畫數為9。
祈祈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周南·桃夭》中,用以表達向神明祈求庇佑的意願。後來逐漸演變為現代漢語中常用的詞彙。
祈祈的繁體字為「祈禱」。
在古代漢字中,「祈」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上部常用「示」,下部則使用「巳」或「己」。整體來看更加簡潔,但與現代标準字體有所差異。
例句1:他在寺廟裡祈祈天地之間的和平與祥和。
例句2:每年的元旦,我們都會祈祈新的一年能夠平安順遂。
祈求、祈福、祈禱、祈願、祈望
禱告、祝福、禱詞、乞求、懇求
追求、自得、舍棄、放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