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蠻蜑的意思、蠻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蠻蜑的解釋

南方少數民族名。多船居,稱蜑戶,也稱蛋戶。《陳書·徐世譜傳》:“世居 荊州 為主帥,征伐 蠻蜑 。”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 邕州 舊以刺竹為墻, 蠻蜑 來侵,竟不能入。”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三》:“ 諸葛武侯 相 蜀 ,制 蠻蜑 侵 漢 界。自 吐蕃 西至東,接 夷陵 境,七百餘年不復侵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蠻蜑”是一個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的稱謂,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蠻蜑”指古代南方以船居為特點的少數民族群體,又稱“蜑戶”或“蛋戶”。“蜑”為族名,“蠻”為古代對南方民族的泛稱,帶有一定的地域文化特征。

二、曆史文獻記載

  1. 《陳書·徐世譜傳》記載:“世居荊州為主帥,征伐蠻蜑”,說明南北朝時期該族群曾與中原政權發生沖突。
  2. 唐代劉恂《嶺表錄異》提到:“邕州舊以刺竹為牆,蠻蜑來侵,竟不能入”,反映其活動範圍涉及今廣西地區。

三、相關補充

  1. 生活方式:多居于船上,以漁業為主,形成獨特的水上社群文化。
  2. 用詞演變:現代語境中,“蜑”字多寫作“蛋”,但此類稱呼具有曆史局限性,當代已不再使用這類帶有貶義或刻闆印象的稱謂。

需注意:以上解釋基于古代文獻,部分表述可能包含曆史偏見。建議結合現代民族學研究視角理解相關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蠻蜑》的意思

《蠻蜑》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野獸、猛獸。這個詞主要用于形容野性、兇猛的動物。在古代文學中,蠻蜑也可引申為形容人類的野蠻與殘忍。

《蠻蜑》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的解釋,蠻蜑的部首為虍,同時它的筆畫數為14畫。

《蠻蜑》的來源

《蠻蜑》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山海經》中,此書記載了大量有關山川地理、神話傳說和奇異動植物的内容。在《山海經》中,蠻蜑被形容為一種猛獸,其形狀兇狠,性格殘暴。

《蠻蜑》的繁體

《蠻蜑》的繁體字為「蠻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蠻蜑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結構仍然保持不變。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古代的蠻蜑有以下幾種寫法:「蠻蜑」、「瞞蜑」、「螨蜑」。

《蠻蜑》的例句

1. 他的舉止粗野,就像一隻蠻蜑。

2. 在那個荒涼的地方,經常能夠聽到蠻蜑的咆哮聲。

《蠻蜑》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蠻蜑太歲(指兇猛的野獸)。

近義詞:猛獸、兇獸。

反義詞:溫順、馴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