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隨的意思、詭隨的詳細解釋
詭隨的解釋
謂不顧是非而妄隨人意。《詩·大雅·民勞》:“無縱詭隨,以謹無良。” 毛 傳:“詭隨,詭人之善,隨人之惡者。” 朱熹 集傳:“詭隨,不顧是非而妄隨人也。” 唐 羅隱 《讒書·叙二狂生》:“張口掉舌,則謂之訕謗;俛首避事,則謂之詭隨,是時難事也。”《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 欽若 性傾巧,敢為矯誕,知節薄其為人,未嘗詭隨。” 魯迅 《書信集·緻姚克》:“歷來所遇,變化萬端,陰險詭隨如此輩者甚多。”
詞語分解
- 詭的解釋 詭 (詭) ǐ 欺詐,奸滑:詭稱。詭道。詭詐。詭辯(a.無理強辯;b.邏輯學上指似是而非的論證,如“詭詭論”)。 怪異,出乎尋常:詭異。詭怪。詭秘(隱秘難測)。詭谲。 責成:詭求(責求,索讨,如“詭詭
- 隨的解釋 隨 (隨) í 跟着:隨從。隨員。隨葬。隨即(立刻)。隨行(妌 )。隨身。隨喜。隨波逐流。隨行(俷 )就市。 順從,任憑:隨意。隨口。隨宜。隨和。隨俗。隨筆。隨遇而安。 順便,就着:隨帶。隨手關門。
專業解析
“詭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欺詐虛僞、盲目附和的行為或人。它蘊含了狡詐欺騙與無原則追隨兩層意思。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 欺詐虛僞:指為人狡詐、虛僞,善于用欺騙手段行事。例如《漢語大詞典》解釋為“詭詐欺騙”。
- 盲目附和:指沒有主見,不顧是非曲直,一味地追隨、附和他人。例如《辭源》解釋為“不顧是非而妄隨人意”。
-
出處與古典用法:
- “詭隨”一詞最早見于《詩經·大雅·民勞》:“無縱詭隨,以謹無良。” 鄭玄箋注:“詭隨,謂詭人之善、隨人之惡者。” 意思是不要放縱那些表面僞善、實則助惡的人,要警惕不良之徒。這裡的“詭隨”主要指狡詐谄媚、曲意逢迎的行為。
- 後世沿用此義,常用來形容奸猾谄媚、阿谀奉承的小人。如《宋史·奸臣傳》中可能用來描述某些奸佞之臣的行為特征(雖非直接引用,但符合該詞在曆史語境中的典型應用)。
-
用法與示例:
- 作名詞:指具有上述行為特征的人。例如:“此人乃一詭隨之徒,不可輕信。”
- 作形容詞:形容行為狡詐谄媚、無原則附和。例如:“其行詭隨,令人不齒。”
- 作動詞(較少見):指進行欺詐或盲目追隨的行為。
-
近義詞:
- 阿谀奉承、曲意逢迎、谄媚、奸詐、虛僞、隨波逐流(側重附和義)、朋比為奸(側重勾結作惡)。
-
反義詞:
- 剛正不阿、正直不阿、光明磊落、特立獨行(有主見,不盲從)。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對“詭隨”有明确詞條釋義,包含其欺詐和盲從的雙重含義。可參考其官方線上平台或紙質版。
-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作為大型古漢語辭書,詳細解釋了“詭隨”的古典出處(《詩經》)及其核心含義“不顧是非而妄隨人意”。
-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收錄該詞,并解釋為“詭詐善變,見風使舵”。
- 漢典 (www.zdic.net):該線上字典整合了多部權威辭書内容,提供了“詭隨”的拼音、釋義、出處(《詩經》)及引證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
“詭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角度綜合解析:
一、核心含義
- 欺詐虛僞:指言行狡詐、表裡不一的行為。
- 盲目順從:不顧是非原則,隨意附和他人。
- 詭詐善變:形容反複無常、立場不堅定的性格特征。
二、經典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大雅·民勞》:“無縱詭隨,以謹無良。” 朱熹在注釋中強調“詭隨”是“不顧是非而妄隨人”,而張說在《盧思道碑》中亦用“言不詭隨”形容正直品格。
三、曆史用例
《宋史·李南公傳》以“反複詭隨”評價其缺乏操守,反映該詞常用于批判缺乏原則之人。
四、近義與關聯詞
- 近義詞:詭詐、阿谀、曲從
- 反義詞:剛正、耿直、持節
五、用法注意
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書面語,含較強貶義,需注意使用場景。例如描述職場中無原則附和上司的行為,可說“不可縱容詭隨之風”。
别人正在浏覽...
備盡崩籍比際猜暴猜讒裁與剗磢常數絺句繪章抶疻除騷戴說道民疊遷犯禁發閃飛航赗賜浮汩敷具官學鬼草行衞槐鼎黃金鑄象翬服漸離劇寮墾耕空戰兩立兩稅陵兆柳子戲利析秋毫買哄魔風謀谟内舍逆蕃鳑魮披豁千年萬載裙子屈抑攘肌及骨三元客山蔌呻嚬攝心石本俗氛提琴晚夏猥釀問卦溫吞無關相紛徙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