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随的意思、诡随的详细解释
诡随的解释
谓不顾是非而妄随人意。《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无良。” 毛 传:“诡随,诡人之善,随人之恶者。” 朱熹 集传:“诡随,不顾是非而妄随人也。” 唐 罗隐 《谗书·叙二狂生》:“张口掉舌,则谓之訕谤;俛首避事,则谓之诡随,是时难事也。”《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 钦若 性倾巧,敢为矫诞,知节薄其为人,未尝诡随。”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歷来所遇,变化万端,阴险诡随如此辈者甚多。”
词语分解
- 诡的解释 诡 (詭) ǐ 欺诈,奸滑:诡称。诡道。诡诈。诡辩(a.无理强辩;b.逻辑学上指似是而非的论证,如“诡诡论”)。 怪异,出乎寻常:诡异。诡怪。诡秘(隐秘难测)。诡谲。 责成:诡求(责求,索讨,如“诡诡
- 随的解释 随 (隨) í 跟着:随从。随员。随葬。随即(立刻)。随行(妌 )。随身。随喜。随波逐流。随行(俷 )就市。 顺从,任凭:随意。随口。随宜。随和。随俗。随笔。随遇而安。 顺便,就着:随带。随手关门。
专业解析
“诡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欺诈虚伪、盲目附和的行为或人。它蕴含了狡诈欺骗与无原则追随两层意思。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
- 欺诈虚伪:指为人狡诈、虚伪,善于用欺骗手段行事。例如《汉语大词典》解释为“诡诈欺骗”。
- 盲目附和:指没有主见,不顾是非曲直,一味地追随、附和他人。例如《辞源》解释为“不顾是非而妄随人意”。
-
出处与古典用法:
- “诡随”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无良。” 郑玄笺注:“诡随,谓诡人之善、随人之恶者。” 意思是不要放纵那些表面伪善、实则助恶的人,要警惕不良之徒。这里的“诡随”主要指狡诈谄媚、曲意逢迎的行为。
- 后世沿用此义,常用来形容奸猾谄媚、阿谀奉承的小人。如《宋史·奸臣传》中可能用来描述某些奸佞之臣的行为特征(虽非直接引用,但符合该词在历史语境中的典型应用)。
-
用法与示例:
- 作名词:指具有上述行为特征的人。例如:“此人乃一诡随之徒,不可轻信。”
- 作形容词:形容行为狡诈谄媚、无原则附和。例如:“其行诡随,令人不齿。”
- 作动词(较少见):指进行欺诈或盲目追随的行为。
-
近义词:
- 阿谀奉承、曲意逢迎、谄媚、奸诈、虚伪、随波逐流(侧重附和义)、朋比为奸(侧重勾结作恶)。
-
反义词:
- 刚正不阿、正直不阿、光明磊落、特立独行(有主见,不盲从)。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对“诡随”有明确词条释义,包含其欺诈和盲从的双重含义。可参考其官方在线平台或纸质版。
- 《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作为大型古汉语辞书,详细解释了“诡随”的古典出处(《诗经》)及其核心含义“不顾是非而妄随人意”。
-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收录该词,并解释为“诡诈善变,见风使舵”。
- 汉典 (www.zdic.net):该在线字典整合了多部权威辞书内容,提供了“诡随”的拼音、释义、出处(《诗经》)及引证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
“诡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综合解析:
一、核心含义
- 欺诈虚伪:指言行狡诈、表里不一的行为。
- 盲目顺从:不顾是非原则,随意附和他人。
- 诡诈善变:形容反复无常、立场不坚定的性格特征。
二、经典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无良。” 朱熹在注释中强调“诡随”是“不顾是非而妄随人”,而张说在《卢思道碑》中亦用“言不诡随”形容正直品格。
三、历史用例
《宋史·李南公传》以“反复诡随”评价其缺乏操守,反映该词常用于批判缺乏原则之人。
四、近义与关联词
- 近义词:诡诈、阿谀、曲从
- 反义词:刚正、耿直、持节
五、用法注意
现代语境中多用于书面语,含较强贬义,需注意使用场景。例如描述职场中无原则附和上司的行为,可说“不可纵容诡随之风”。
别人正在浏览...
杯箸闭堂草命长调朝宁塍岸尘卷风垂帷催青诞宕当之有愧大着作瞪目结舌等宜得意不宜再往调品动画影片豆萁燃豆鹅毛扇風幔浮谭高谈恭听篝石广术孤干跪参故垒浩生黑咕咙冬昏钝嘉绩犟劲建事较争家竖洁斋金红蕨菜连观遛腿篱障龙御上宾披觏钱包寝坏券约趣承山冈私吞堂坳坛山刻檀香梅天下归心通好危立项头乡物闲吏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