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槐鼎的意思、槐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槐鼎的解釋

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亦泛指執政大臣。槐,指三槐;鼎,國之重器,又有三足。《後漢書·方術傳序》:“故 王梁 、 孫鹹 名應圖籙,越登槐鼎之任。”《南齊書·褚淵傳》:“裂邑萬戶,登爵槐鼎。” 唐 劉知幾 《史通·書事》:“若乃百職遷除,千官黜免,其可以書名本紀者,蓋惟槐鼎而已。”《再生緣》第十六回:“槐鼎早承 高密 衮,梅花新試 壽陽 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槐鼎”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代古代朝廷中最為顯赫的官職,特指三公之位或宰相之職,象征着人臣所能達到的最高權位和尊榮。以下從詞源、象征意義、曆史淵源及現代用法進行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槐”的象征

    “槐”指代“三槐”。據《周禮·秋官·朝士》記載:“面三槐,三公位焉。” 周代宮廷外種植三棵槐樹,分别象征太師、太傅、太保(三公)之位,後世遂以“槐”代指宰輔高官。

    例證:宋代王禹偁《授節度使左金吾衛上将軍制》雲:“踐三槐而鼎饪調,居八座而鹽梅美。”

  2. “鼎”的象征

    “鼎”為古代國之重器,象征政權與顯赫地位。《漢書·郦食其傳》載:“天子據九鼎,安社稷。” 鼎亦為祭祀禮器,引申為宰輔重臣調和陰陽、輔佐君王的職責。

  3. 合成詞義

    “槐鼎”合稱,喻指三公或宰相的權位,強調位極人臣、輔佐朝政的崇高地位。如《後漢書·方術傳》注:“位極槐鼎,聲動四方。”


二、曆史淵源與文化内涵

  1. 周禮制度淵源

    三槐九棘之制始于周代,槐樹象征三公,成為後世官職符號化的源頭(《周禮·秋官》。

  2. 唐宋文學中的意象

    唐代白居易《和夢遊春詩》雲:“槐鼎虛班位,山林著病身。” 以“槐鼎”代指高位,反襯歸隱之志。宋代蘇轼《三槐堂銘》更将“槐”與家族功勳關聯,強化其文化符號意義。

  3. 權力與責任的統一

    槐鼎不僅象征權力,更蘊含“調和鼎鼐”(治理國家)的責任。如《舊唐書》載:“任重槐鼎,功成濟時。”


三、現代用法與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槐鼎”屬曆史詞彙,主要用于:


四、權威釋義參考

  1. 《漢語大詞典》:

    “槐鼎,比喻三公之位。槐指三槐,鼎為國之重器。”

  2. 《辭源》:

    “槐鼎謂三公之位。周禮三槐為三公之位,鼎為三公象征。”

  3. 《古代漢語詞典》:

    “槐鼎:指宰相之職。槐為三槐,鼎喻重臣。”


“槐鼎”濃縮了中國古代職官制度與禮制文化的精髓,其詞義根植于周代三槐九棘之制,發展于曆代文學與政治實踐。今日雖不再用于實際官職描述,但仍作為文化符號活躍于學術與文學領域,承載着對“位高權重、治國安邦”的曆史記憶。


參考文獻來源:

  1. 《周禮注疏》(中華書局)
  2. 《全宋文》(上海辭書出版社)
  3.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後漢書集解》(商務印書館)
  5. 《白居易集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6. 《舊唐書》(中華書局)
  7.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8. 《辭源》(商務印書館)
  9.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槐鼎”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和象征意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槐鼎”指代三公(古代最高官職)或三公之位,後泛指執政大臣。其中:

二、文獻出處

該詞多見于史書及文學作品,例如:

  1. 《後漢書·方術傳序》提到“越登槐鼎之任”,指王梁、孫鹹擔任三公職位。
  2. 《南齊書·褚淵傳》記載“登爵槐鼎”,描述褚淵晉升至高官。
  3. 唐代劉知幾《史通》以“槐鼎”代指史書中需重點記載的官職變遷。

三、象征意義

四、現代使用

現代語境中,“槐鼎”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作為古代官制的代稱。其近義詞包括“三公”“宰輔”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後漢書》《南齊書》等史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半饷鼈懆漕舟乘桴浮海稱名充博船宮鉏颣楮陌觸暑道正掉罄對質多頭蠹蝕奉祀赓續宮監怪陋貴酋嘩讙餞頂講試假甯檢着羁檢盡盡激征蹶張士舉國磕打牙兒刻牙孔子學說孔教苦疊打枯霜牢彘連錦書利門録音機莫折儾軟飄飍倩朗期寄清秘窮搜逡速社會人生姜神社石鼓文使旃遂初投鞭斷流外孫婉晦先大夫陷穽嚣阗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