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敷具的意思、敷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敷具的解釋

(1).佛教語。陳飾于佛座前供桌上的飾物。《十住論》卷九:“諸佛師子座,金薄幃帳,柔軟滑澤種種天衣,以為敷具。”

(2).佛教語。即袈裟。以袈裟可敷地作遊方僧人的坐卧之具,故稱。《十誦律》卷七:“以純黑羊毛作敷具。”《十誦律》卷七:“我今當以少白羺羊毛雜黑羺羊毛作敷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敷具是漢語佛教術語,指僧侶日常修行所用的兩類重要物品,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敷具指僧侶隨身攜帶的袈裟(僧衣)與坐具(坐卧時鋪設的布帛)。其中:

  1. 袈裟(梵語 Kasāya):

    佛教法衣,象征離塵清淨,依戒律規定以壞色布片縫制而成,是比丘受戒時必備之物。

  2. 坐具(梵語 Nisīdana):

    又稱“尼師壇”,為長方形布墊,用于坐禅、禮拜時鋪設地面,防污、防蟲,尺寸依戒律有嚴格限定(如長寬不超過佛制尺寸)。

二、文化内涵

敷具在佛教中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

三、文獻依據

  1. 《四分律》:

    明确記載坐具尺寸“長佛二搩手,廣一搩手半”,袈裟需避用正色(卷三十九)。

  2. 《釋氏要覽》:

    宋代道誠著,詳述敷具形制:“尼師壇,此雲隨坐衣……袈裟是福田衣”(卷上)。

  3.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定義敷具為“袈裟與坐具”,并引《行事鈔》強調其戒律意義。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敷具”是佛教術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佛座前的陳設飾物

指供奉在佛座前供桌上的裝飾物,通常包括織物、天衣等,用于莊嚴佛座。例如《十住論》卷九提到“諸佛師子座……以柔軟滑澤的天衣為敷具”。

二、袈裟的别稱

因袈裟可鋪展作為僧人坐卧的墊具,故得此名。據《十誦律》記載,早期僧人用黑羊毛或黑白羊毛混合制作敷具,兼具衣物與坐具功能。


擴展說明:
該詞體現了佛教文化中“物盡其用”的理念,既指代神聖的供奉物品,也關聯僧侶日常修行的實用性。兩個釋義均與佛教儀軌和戒律密切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

鳌戴避趨波段開關參差錯落常态寵物鹑刑搭犋頓豁囮場飛櫩高冥官軍詭辯術古意和辯何從狠刻紅雨滑稽劇假道撿幅醬甀見天見晩交心酒景點靜嘿經眼決窦聚砂堪火喟然長歎癞團橹楯脈絡分明闵嘿末官摩肩娘胎偏據篬筤箧簏囚命觠角阙裡阮生嗟升官十裡長亭霜螯跳閘筒米退保瓦解土崩玩寇頑冒唯利是視相偕詳緻顯千歲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