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具的意思、敷具的詳細解釋
敷具的解釋
(1).佛教語。陳飾于佛座前供桌上的飾物。《十住論》卷九:“諸佛師子座,金薄幃帳,柔軟滑澤種種天衣,以為敷具。”
(2).佛教語。即袈裟。以袈裟可敷地作遊方僧人的坐卧之具,故稱。《十誦律》卷七:“以純黑羊毛作敷具。”《十誦律》卷七:“我今當以少白羺羊毛雜黑羺羊毛作敷具。”
詞語分解
- 敷的解釋 敷 ū 布置,鋪開,擺開:敷設。敷陳(鋪陳,詳細叙述)。敷衍(a.叙述并發揮,亦作“敷演”;b.做事不夠負責或待人不懇切,隻做表面上的應付;c.勉強維持)。 塗上,搽上:敷藥。敷粉。 足夠:入不敷出。
- 具的解釋 具 ù 器物:器具。 備有:具備。具有。别具隻眼(形容具有獨到的眼光和見解)。 備,辦:具呈。具結。具名。具領。敬具菲酌。 古同“俱”,都,完全。 量詞,用于某些器物和棺材、屍體:座鐘一具。一具男屍。
網絡擴展解釋
“敷具”是佛教術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佛座前的陳設飾物
指供奉在佛座前供桌上的裝飾物,通常包括織物、天衣等,用于莊嚴佛座。例如《十住論》卷九提到“諸佛師子座……以柔軟滑澤的天衣為敷具”。
二、袈裟的别稱
因袈裟可鋪展作為僧人坐卧的墊具,故得此名。據《十誦律》記載,早期僧人用黑羊毛或黑白羊毛混合制作敷具,兼具衣物與坐具功能。
擴展說明:
該詞體現了佛教文化中“物盡其用”的理念,既指代神聖的供奉物品,也關聯僧侶日常修行的實用性。兩個釋義均與佛教儀軌和戒律密切相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敷具(fū jù)這個詞指的是用來敷在身體上的工具或物品。拆分部首是⺮(zhú)和⺾(wǎng),筆畫共計13畫。敷具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醫學,用于治療疾病和保健身體。在繁體中,敷具的寫法為敷具(fū jù)。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具體寫法需要進一步研究,暫無确切信息。以下是幾個關于敷具的例句:
1. 我買了一套舒適的敷具,用于家庭按摩和舒緩肌肉疲勞。
2. 醫生建議她在受傷部位敷上熱敷敷具,以促進血液循環和加速康複。
3. 這家養生館提供各種不同種類的敷具,滿足顧客對身體養護的需求。
關于敷具的組詞,可以有熱敷敷具、冷敷敷具、按摩敷具、美容敷具等。近義詞可以有敷料、貼敷物、敷布等。至于反義詞,暫無明确的反義詞與敷具相關。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