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墓域,墳地。兆,同“ 垗 ”。《晉書·刑法志》:“雖陵兆尊嚴,唯毀發然後族之,此古典也。” 晉 張華 《元皇後哀策文》:“陵兆既宅,将遷幽都。霄陳夙駕,元妃其徂。”
“陵兆”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陵兆指墓域或墳地,其中“兆”同“垗”(zhào),表示墓地範圍。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如《晉書·刑法志》提到“雖陵兆尊嚴,唯毀發然後族之”,晉代張華《元皇後哀策文》中也有“陵兆既宅,将遷幽都”的表述。
宋代鄭獬詩句“薄葬遵周室,初陵兆洛川”,以及劉摰“喪期逾易月,陵兆改因山”,均以“陵兆”指代帝王或貴族的墓葬選址,體現其曆史語境中的莊重含義。
“陵兆”屬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曆史、文學類文本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晉書》《元皇後哀策文》等原始文獻。
陵兆(líng zhào)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預兆、征兆。
陵兆的拆分部首是阝(阜)和兆,筆畫總數為12畫。
陵兆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逸周書·孔子家語》。在該書中,陵兆的意思是山陵的預兆,表示祥瑞的征兆。
陵兆的繁體字是「陵兆」,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陵兆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例如,在古代的石刻文物中,陵兆可能會寫作「陸兆」或「陸炤」。這是因為漢字在演變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變異和發展。
1. 他那天的好心情是災難的陵兆。
2. 大雨成了他們旅行計劃失敗的陵兆。
陵兆可與其他詞語組合成不同的詞組,例如:
- 陵雲:山上出現的雲氣的征兆
- 青陵兆度:預測日月的變化,象征國家的前途
- 特兆:特殊的預兆
陵兆的近義詞有:征兆、先兆、預感。
陵兆的反義詞有:平穩、無征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