珪瑁的意思、珪瑁的詳細解釋
珪瑁的解釋
喻有用之才。 唐 韓愈 《薦士》詩:“幸當擇珉玉,寧有棄珪瑁?” 宋 王令 《答束徽之索詩》詩:“珉砆不施功,徑欲制珪瑁。幸此不我陋,教誨日陳告。”
詞語分解
- 珪的解釋 珪 ī 同“圭”①。 筆畫數:; 部首:王; 筆順編號:
- 瑁的解釋 瑁 à 〔玳瑁〕見“ 古代帝王所執的玉器,用以覆諸侯的圭。玳”。 筆畫數:; 部首:王;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珪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形、本義及引申義角度進行解析:
一、字形與核心含義
- 珪 (guī):本義指古代帝王、諸侯舉行禮儀時手持的玉制禮器,上尖下方,象征身份與權力。該字是“圭”的異體寫法,兩者通用。《漢語大詞典》明确指出“珪”同“圭”,指瑞玉。
- 瑁 (mào):特指一種海龜(即玳瑁)的背甲。這種甲殼質地堅韌,色澤溫潤,帶有獨特的斑紋,自古被視為珍寶。《說文解字》釋“瑁”為“諸侯執圭朝天子,天子執玉以冒之”,引申指用玉或玳瑁甲制作的器物。
二、詞義解析
“珪瑁”作為合成詞,主要有兩層含義:
- 指代“玳瑁”本身: 這是“珪瑁”最常用的含義,等同于現代所說的“玳瑁”(學名:Eretmochelys imbricata),一種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的海龜。其背甲是制作高檔工藝品、裝飾品的珍貴材料。
- 指代玳瑁的甲殼或以其制作的器物: 引申指玳瑁龜的甲殼,或由這種甲殼加工而成的飾品、用具(如發簪、梳子、眼鏡框、首飾盒等),因其紋理美麗、光澤獨特而備受珍視。
三、關聯與辨析
- “珪瑁”與“玳瑁”: “珪瑁”是“玳瑁”的古稱或異寫形式。在現代漢語中,“玳瑁”是更為通用的标準寫法,指代這種海龜或其甲殼、制品。“珪瑁”則多見于古籍或特定語境。
- 文化象征: 玳瑁甲制品因其稀有、美觀,在古代常被視為奢華與地位的象征。同時,玳瑁龜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帶有長壽、吉祥的寓意。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對“珪”字釋義明确标注“同‘圭’”,指瑞玉;對“瑁”字釋義包含“玳瑁”及天子所執玉器。該詞典是收錄漢語詞彙最全、釋義最權威的工具書之一。
-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詳細解釋了“瑁”的古義(天子所執玉器)和今義(玳瑁),并指出“珪”同“圭”。該書是研究古漢語和傳統文化的重要辭書。
- 《說文解字》(許慎 著):作為中國第一部系統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其對“瑁”的本義解釋(天子執玉以冒諸侯之圭)具有奠基性意義。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雖主要收錄現代通用詞彙,但“玳瑁”詞條清晰定義了其作為海龜及其甲殼的含義,印證了“珪瑁”所指代的生物實體。
網絡擴展解釋
“珪瑁”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拼音為guī mào(或部分文獻注音為jué mào),其核心含義為“比喻有用之才”。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本義:
“珪”是古代玉制禮器,象征身份與德行;“瑁”為天子所執的玉器,兩者皆為珍貴之物。
- 引申義:
合用後比喻傑出人才或可堪大用的賢能之士,強調其珍貴性與重要性。
2.文獻例證
- 唐代韓愈《薦士》:
“幸當擇珉玉,寧有棄珪瑁?”
意為:選拔人才時,怎會舍棄“珪瑁”(賢才)而選擇“珉玉”(普通石玉)?
- 宋代王令《答束徽之索詩》:
“珉砆不施功,徑欲制珪瑁。”
以“珉砆”(粗劣玉石)對比“珪瑁”,凸顯對人才的珍視。
3.使用場景
- 多用于古典詩文或正式語境,表達對人才的贊美或對選拔賢能的呼籲。
-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棟梁、英才、俊傑
- 反義詞:庸才、朽木(如“珉砆”)
該詞通過玉器的珍貴性隱喻人才價值,常見于唐宋詩文,需結合古典文獻理解其深意。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韓愈集》或宋代文人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骜辟百歲索不才斥呵春務楚岫秦雲大荒丹菊得令點的點收簟子雕輪頂望抵任豆枕端溪端下短柱體繁言發怔浮光裘淈亂哈號汗顔好聞黑牛箭書檢願驕胡窺覗柳蒲镂空落座鹿田名葩異卉密切娘母子湓浦口篇業辟惡歉迫峭行伽伽青島器師權數蛆渠日天失馬翁使署擡快天眼開剃頭挑子一頭熱酴米畏懷文工隊烏台使君橡皮筋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