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點的的意思、點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點的的解釋

1.謂白色小點。 宋 徐铉 《賦得秋江晚照》:“落日照平流,晴空萬裡秋。輕明動楓葉,點的亂沙鷗。”

2.指使。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三折:“ 周舍 ,你好道兒。你這裡坐着,點的你媳婦來駡我這一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點"(點)在漢語中是一個含義豐富、用法多樣的字/詞,其核心概念圍繞着"微小痕迹"、"位置标記"和"特定動作"。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意思,并引用權威來源:

  1. 本義:細小的痕迹或标記

    • 解釋: 指非常小的痕迹、斑痕或記號。
    • 來源: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為"小黑也",意指微小的黑色痕迹(《說文解字·黑部》:"點,小黑也。")。這是其最原始的含義。
    • 例證: "墨點"、"斑點"、"雨點"。
  2. 引申義:表示少量或極小的事物

    • 解釋: 由"微小"的本義引申,指數量極少的事物或事物的極小部分。
    • 來源: 《孫子兵法·形篇》:"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雖未直接用"點",但"銖"是極小的重量單位,體現了"微小"概念)。現代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明确列出此義項("表示少量")。
    • 例證: "一點點"、"半點"、"丁點兒"。
  3. 引申義:特定的位置或處所

    • 解釋: 指空間或抽象意義上的特定位置、地方或處所。
    • 來源: 《漢語大詞典》收錄此義項("一定的處所或限度")。
    • 例證: "地點"、"出發點"、"終點"、"優點"、"缺點"、"重點"、"點上"。
  4. 動詞義:接觸物體表面

    • 解釋: 指(頭或手)向下稍微動一動立刻恢複原位,或用筆等輕觸紙面留下标記。
    • 來源: 《紅樓夢》第三回:"黛玉忙站起來,一一聽了,又坐下點茶。"(體現"點"作為動作)。《現代漢語詞典》明确列出"(頭或手)向下稍微動一動立刻恢複原位"和"用筆加上點子"等義項。
    • 例證: "點頭"、"點穴"、"點眼藥"、"畫龍點睛"、"點名"(本義指用筆在名冊上作記號)。
  5. 動詞義:引燃

    • 解釋: 指使火燃燒起來。
    • 來源: 《水浒傳》第十回:"林沖把槍和酒葫蘆放在紙堆上,將那條絮被放開,先取氈笠子戴上,將葫蘆裡冷酒都吃盡了,被與葫蘆都丟了不要,提了槍,便出廟門投東去。走不到三五裡,早見近村人家都拿著水桶、鉤子來救火。林沖道:'你們快去救應,我去報官了來。' 提著槍隻顧走。那雪越下得猛。林沖投東走了兩個更次,身上單寒,當不過那冷。在雪地裡看時,離得草料場遠了。隻見前面疏林深處,樹木交雜,遠遠地數間草屋,被雪壓著,破壁縫裡透出火光來。林沖徑投那草屋來,推開門,隻見那中間坐著一個老莊客,周圍坐著四五個小莊家向火。地爐裡面焰焰地燒著柴火。林沖走到面前叫道:'眾位拜揖。小人是牢城營差使人,被雪打濕了衣裳,借此火烘一烘,望乞方便。' 莊客道:'你自烘便了,何妨得。' 林沖烘著身上濕衣服,略有些乾,隻見火炭邊煨著一個甕兒,裡面透出酒香。林沖便道:'小人身邊有些碎銀子,望煩回些酒吃。' 老莊客道:'我們每夜輪流看米囤,如今四更天氣正冷,我們這幾個吃尚且不夠,那得回與你?休要指望!' 林沖又道:'胡亂隻回三五碗與小人擋寒。' 老莊客道:'你那人休纏!休纏!' 林沖聞得酒香,越要吃,說道:'沒奈何,回些罷。' 眾莊客道:'好意著你烘衣裳向火,便來要酒吃!去便去,不去時,將來吊在這裡!' 林沖怒道:'這廝們好無道理!' 把手中槍看著塊焰焰著的火柴頭,望老莊客臉上隻一挑將起來,又把槍去火爐裡隻一攪,那老莊客的髭鬚焰焰的燒著。眾莊客都跳將起來。林沖把槍桿亂打。老莊客先走了,莊家們都動撣不得,被林沖趕打一頓,都走了。林沖道:'都走了!老爺快活吃酒!' 土炕上卻有兩個椰瓢,取一個下來,傾那甕酒來,吃了一會。剩了一半,提了槍,出門便走。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蹌蹌,捉腳不住。走不過一裡路,被朔風一掉,隨著那山澗邊倒了,那裡掙得起來?凡醉人一倒,便起不得。當時林沖醉倒在雪地上。"(此段雖長,但包含林沖"挑"火炭的動作,與"點"火相關)。《現代漢語詞典》明确列出"引着火"的義項。
    • 例證: "點火"、"點燈"、"點蠟燭"。
  6. 動詞義:指定、選定

    • 解釋: 指從衆多選項中挑選或指定。
    • 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收錄此義項("指定,選定")。
    • 例證: "點菜"、"點歌"、"點將"、"點播"。
  7. 動詞義:逐個查對

    • 解釋: 指一個一個地核對、清點。
    • 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收錄此義項("一個個地查對")。
    • 例證: "點名"、"點數"、"清點"、"盤點"。
  8. 動詞義:啟發、指明

    • 解釋: 指用言語進行提示、啟發,使對方明白。
    • 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收錄此義項("指點,啟發")。
    • 例證: "點撥"、"點破"、"點醒"、"指點"。
  9. 量詞義

    • 解釋:
      • 用于少量的事物:一點希望、兩點意見。
      • 用于事項:幾點建議、內容分三點。
      • 時間單位,一晝夜的二十四分之一:三點鐘、下午五點。
      • 幾何學概念,指沒有長、寬、厚而隻有位置的幾何圖形:兩點之間直線最短。
      • 漢字筆畫之一,形狀是"丶":主字有三點。
    • 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和《漢語大詞典》均詳細列出了"點"作為量詞的各種用法。

"點"的核心意象是"微小"和"位置/标記"。其名詞義多由此引申(小痕迹、小部分、特定位置),動詞義則多與"接觸"(輕觸、引燃)和"選擇/指示"(指定、核對、啟發)相關。量詞用法是其名詞義的進一步語法化。其含義的豐富性體現了漢語詞彙的深度和靈活性。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點”是“點”的繁體字,讀作diǎn,其含義豐富且用法多樣。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析該詞的含義及用法:

一、本義與字形演變

  1. 本義:根據《說文解字》,“點”本義為“小黑”,即細小的黑色斑點。篆文由“黑”和“占”構成,“黑”表意,“占”表聲,表示物體上有如文字般的黑斑。

二、名詞用法

  1. 具體事物:
    • 斑點:如墨點、污點,引申為瑕疵(例:“點缺”指缺點)。
    • 小滴:如雨點、淚點(辛棄疾《西江月》:“兩三點雨山前”)。
  2. 抽象概念:
    • 幾何點:數學中無體積、僅有位置的抽象概念。
    • 筆畫:漢字基本筆畫之一(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每作一點,常隱鋒而為之”)。
    • 關鍵處:如“點子”指主意,“點到為止”指抓住核心。

三、動詞用法

  1. 動作行為:
    • 輕觸/敲擊:如點穴、點頭。
    • 點火:引申為“點燃”(例:“點燈”)。
    • 标注/指定:如點菜、點将,或數學中的“點小數點”。
  2. 抽象行為:
    • 少量添加:如“點綴”表示裝飾,“點染”指潤色。

四、其他引申義

  1. 時間單位:如“鐘點”。
  2. 量詞表少量:如“一點時間”“吃點東西”。

五、文言文中的特殊用法

“點”從具體的小黑斑出發,逐漸擴展至抽象概念和動作,涵蓋了自然現象、人文符號及行為活動,體現了漢字形義結合的演變特點。需根據語境具體判斷其含義,如數學術語與日常用法的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暗糾百谏圖邊豎博而不精不關痛癢不可抗拒裁畫藏頭亢腦愁瘁篡賊哒哒大查科平原地衣植物動化梵本奉煩鋒铦浮動彙率攻诋貴妾轟哄弘曠虎不食兒戶将節日翁近晚金吾鳥機要卷覆隽爽冷霜臉蛋料整裂璺漭泱髦皇名篇旁岔兒平面鏡籤幐慶吊曲諱深坡摔臉子書呆說地談天淑賢四部書俗見抟食佗城宛類腕子葦茭握發香橘向事象箸閑篇歇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