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語的意思、國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語的解釋

(1) [Chinese national language]∶中國主要方言,全國約五分之四地方使用

(2) [common speech]∶中國學校和政府過去所用的官方語言,現在叫做普通話

(3) [chinese as a subject in middle school or in primary school]∶過去指中、小學的語文課

詳細解釋

(1).指本族或本國共同使用的語言。《隋書·經籍志一》:“又 後魏 初定中原,軍容號令,皆以夷語。後染華俗,多不能通,故録其本言,相傳教習,謂之‘國語’。”《元史·顯宗傳》:“撫循部曲之暇,則命 也滅堅 以國語講《通鑑》。”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一:“故命文臣依國語製國書,不用蒙古、漢字。”

(2).我國舊時稱普通話為國語。

(3).舊時指中、小學的語文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國語”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現代通用含義

  1. 國家通用語言
    指一個國家法定的官方語言或主流交際語,用于政治、教育、文化等領域。在中國,國語現通稱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标準音,以北方官話為基礎方言,語法規範參照現代白話文著作。

  2. 曆史演變

    • 古代:曆代漢語标準語有不同名稱,如雅言(周)、官話(明清)等,多繼承古中原雅言傳統。
    • 近代:1909年清廷定北京官話為“國語”,民國時期通過教育體系推廣,成為現代普通話的前身。

二、其他語境含義

  1. 書名《國語》
    春秋時期左丘明所著,是中國最早的國别體史書,分八國記事,涵蓋西周至春秋曆史。

  2. 特定曆史用法

    • 清代稱滿語為“國語”。
    • 舊時中小學語文課曾稱“國語”。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國語》書籍内容或普通話推廣曆程,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及語言政策文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國語是什麼意思

《國語》一詞是指官方共同使用的語言,即該國的國家語言。通常用于表示某個國家或地區的官方語言,是國家的精神和文化的象征,也是國家統一和團結的重要标志。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國語》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囗”和“讠”,部首“囗”表示“圍住”,部首“讠”表示“言語”。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和繁體

《國語》一詞最早源于中國古代,最初是指中國皇帝的國家語言。後來,隨着國家的發展,這個詞彙逐漸延伸到了表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通用語言。在繁體字中,“國語”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根據年代的不同,《國語》這個詞的寫法也會有所不同。古時候寫《國語》的常見寫法是“國語”,使用的是繁體字。

例句

1. 《國語》是中國的官方語言,在全國範圍内廣泛使用。
2. 學好《國語》對于國家的統一和發展至關重要。
3. 他能流利地用《國語》與各地的人進行交流。

組詞

1. 國家語言
2. 國際語言
3. 普通話

近義詞

1. 官方語言
2. 全國通用語言

反義詞

1. 方言
2. 地方語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