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 梁 沉約 老病,百餘日中,腰帶數移孔;又 晉 潘嶽 年始三十二歲,即生白發。後因以“沉腰潘鬢”為形容身體消瘦,頭發斑白之典。 南唐 李煜 《破陣子》詞:“一旦歸為臣虜, 沉 腰 潘 鬢消磨。”參見“ 沉腰 ”、“ 潘鬢 ”。
“沈腰潘鬓”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ěn yāo pān bìn,主要用于形容男子因憂思、疾病或衰老導緻的身體消瘦和早生白發的狀态。以下為詳細解釋:
成語結合兩人典故,既形容男子身形憔悴(沈腰),又暗指未老先衰(潘鬓),多用于文學作品中表達因愁苦、磨難導緻的身心俱疲。例如南唐後主李煜在《破陣子》中寫道:“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鬓銷磨”,借以抒發亡國被俘後的頹唐心境。
此成語通過曆史人物的典型特征,将抽象的情感(如愁苦、滄桑)具象化為身體變化,體現了漢語中以具體代抽象的修辭傳統。同時,因沈約、潘嶽均為古代才子,此詞亦隱含對文人風骨的隱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李煜《破陣子》原文或南朝梁、西晉相關人物傳記。
詞義:
《沈腰潘鬓》是一個形容女子美麗的詞語。其中,“沈腰”指的是女子的纖細腰部,“潘鬓”則指的是女子的美麗秀發。
拆分部首和筆畫:
《沈腰潘鬓》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
沈(水部,4畫)
腰(肉部,9畫)
潘(水部,15畫)
鬓(髟部,22畫)
來源:
《沈腰潘鬓》這個詞語來源于魏晉時期文學家曹丕的《八序賦》,用來形容女子美麗動人的容貌。
繁體:
《沈腰潘鬓》的繁體字為「沈腰潘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不過,《沈腰潘鬓》這個詞語的寫法在古代與現代基本相同。
例句:
1. 她是一個沈腰潘鬓的美人,迷倒了無數的男士。
2. 倩影沈腰潘鬓,嬌媚動人。
組詞:
與《沈腰潘鬓》意義相關的組詞有:
沈醉(沉迷于某種美好事物)
鬓角(頭發叢生的發際線)
近義詞:
與《沈腰潘鬓》意義相近的詞語有:
腰肢(纖細的腰部)
秀發(美麗的頭發)
反義詞:
與《沈腰潘鬓》意義相反的詞語有:
粗腰(粗壯的腰部)
平頭(沒有造型的頭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