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版蕩的意思、版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版蕩的解釋

《詩·大雅》有《闆》、《蕩》兩篇,皆刺 周厲王 暴虐無道,而緻天下不甯。版,同“ 闆 ”。後因以“版蕩”指動亂不安。《晉書·惠帝紀論》:“ 長樂 不祥, 承華 非命;生靈版蕩,社稷丘墟。”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一:“近中原版蕩, 金 賊長驅,如入無人之境。” 清 錢謙益 《讀杜詩小箋下·秋興》:“戎虜交侵,海内版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版蕩"一詞出自《詩經·大雅》,原指《闆》《蕩》兩篇諷刺周厲王暴政的詩歌。在漢語詞典中主要包含三層釋義:

一、詞源釋義 《闆》與《蕩》原為《詩經》篇目名,《闆》諷喻君王昏庸,《蕩》假托周文王斥責殷纣王,二者共同構成對國家動蕩的諷喻(參考《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唐代經學家孔穎達注疏:"版則天命已去,蕩則法度壞廢",将二字合并引申為亂世之象。

二、核心詞義

  1. 本義指政局動蕩,如《晉書·惠帝紀》載"武皇既崩,山陵未幹,版蕩之禍,釁起于勳戚";
  2. 引申為綱紀廢弛,《宋書·武帝紀》"自茲厥後,版蕩尤甚"即用此意;
  3. 現代漢語中多作形容詞,形容社會劇烈動蕩,如"版蕩之際""版蕩歲月"。

三、用法特征 常見于書面語體,多與曆史事件搭配使用。清代趙翼《廿二史劄記》卷十一:"晉書書法,記版蕩則詳"(參考中華書局1982年校注本)。現代用例可見于曆史著述,如呂思勉《中國通史》描述晚唐政局時多次使用該詞。

四、近義辨析 與"動蕩""動亂"相較,"版蕩"更具曆史厚重感,特指國家層面的秩序崩壞。如《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版)特别标注其"專指國家危難"的語義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版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版蕩”源自《詩經·大雅》中的《闆》和《蕩》兩篇詩歌,均以諷刺周厲王暴虐無道、導緻天下動蕩為主題。其中“版”同“闆”,後合稱“版蕩”,代指社會動亂、政局不安的狀态。

二、用法與例句

  1. 曆史文獻中的使用

    • 《晉書·惠帝紀》記載:“生靈版蕩,社稷丘墟”,描述西晉末年的亂世景象。
    • 宋代趙彥衛在《雲麓漫鈔》中寫道:“中原版蕩,金賊長驅”,指金兵入侵時的社會動蕩。
  2. 近現代語境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叙述,如“戎虜交侵,海内版蕩”(清代錢謙益語),強調國家内憂外患的局面。

三、相關辨析

四、總結

“版蕩”通過《詩經》典故,将具體曆史事件抽象為對亂世的概括,常見于古籍及文學作品中,具有鮮明的文化意涵。使用時需注意語境,多用于描述大規模社會或政治危機。

别人正在浏覽...

百結愁腸表土别録诐行車無退表吃飯欻歙存命撮箕大抵噩噩忿嫉奮袂而起館丈貴冗何許人華淫花苑火綳綳火迫酇侯僭持蹇頓間接箭在弦上旌節花進具羁使拉飒蠟煙連旂柳絮風離縰聾瞢峍屼美酒佳肴命幹木客詩目無下塵拏堂輕妝侵職曲詞擅壑專丘盛怒石主樹碑立傳四下裡誦玩綏邊飧饔炭精燈梯路脫皮掉肉晚帆無上道獻詞閑豫謝筵卸職新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