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長而白晳。 清 吳偉業 《吳門遇劉雪舫》詩:“道逢五侯騎,頎晳為卿兄。”
“颀晳”是一個由“颀”和“晳”組成的複合詞,多用于形容人的外貌特征。以下是具體解釋:
颀(qí)
意為身材修長、高大,常用來形容人挺拔的體态。例如《詩經·衛風·碩人》中“碩人其颀”,即用“颀”描述高大美好的形象。
晳(xī)
通“皙”,指皮膚白淨。《漢書·霍光傳》中“白皙疏眉目”即用“皙”形容膚色白皙。現代漢語中“晳”多寫作“皙”。
組合詞義
“颀晳”多用于文學性描述,指人身材高挑、皮膚白淨,帶有古典美感。例如:“其人颀晳如玉,風姿卓然。”
需注意該詞在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古文或書面表達。
常見誤用
《颀晳》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身材修長美好、姿态優雅。
《颀晳》的部首分别是“頁”和“水”,它們分别代表着頭部和水流。這個詞總共由12個筆畫組成。
《颀晳》一詞最早可追溯到古代詩經中的《撰颀》一篇。在文言文中,颀晳的意思也是指高挑、修長。
在繁體字中,颀晳的寫法為「頎曦」。
在古代,「颀晳」的寫法為「頎晳」。
他的體型玲珑剔透,整個人仿佛散發出一股颀晳的氣質。
- 颀杈(指樹枝或根莖) - 颀素(指人的相貌清瘦或樹木的幹瘦) - 晳亮(指光線明亮) - 晳日(指明亮的陽光)
修長、高挑、姿态優雅、削瘦
矮胖、粗笨、不雅、肥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