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過庭子的意思、過庭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過庭子的解釋

對能繼承父業或秉承父訓者的美稱。 宋 曾鞏 《李氏素風堂》詩:“果有過庭子,穎然才思精。” 宋 樓鑰 《送内弟汪耐翁》詩:“且為 湓浦 過庭子,徑作 臨川 入幕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過庭子"是一個源自中國古典文獻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在父親面前接受教誨的子女,常特指兒子。該詞承載着深厚的儒家家庭教育理念,強調父親對子女(尤其是兒子)的言傳身教。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典故來源與核心含義: "過庭子"直接源于《論語·季氏》中記載的孔子教育其子孔鯉(伯魚)的典故:

    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 (《論語·季氏第十六》) 此段描述了孔鯉兩次在庭院中快步走過(“趨而過庭”)時,被父親孔子叫住并教導他學習《詩經》和《禮記》的重要性。因此,“過庭”或“過庭之訓”成為父親當面教導兒子的代名詞,“過庭子”即指接受父親這樣當面教誨的兒子。

  2. 引申義與文化内涵:

    • 儒家家庭教育象征: “過庭子”象征着傳統儒家文化中父親在家庭教育和道德傳承中的核心角色。它體現了父親對子女(特别是對繼承人兒子)的嚴格要求、適時點撥和期望。
    • 尊師重道與孝道: 該詞也隱含了子女(兒子)對父親教誨的恭敬聆聽與遵從(“趨而過庭”的“趨”字體現了恭敬小步快走),是孝道的一種具體表現。
    • 學識與修養的代指: 有時也用來指代受過良好家教、知書達禮的子弟。
  3. 在現代漢語中的使用: “過庭子”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用詞彙,主要出現在引用古典、探讨傳統文化、家庭教育或文學創作中。它更多地是作為一個文化意象或典故性詞彙被提及,用以指代在父親嚴格教誨下成長的子女,或象征傳統的家教方式。

權威參考來源:

  1. 《論語·季氏第十六》:該詞的原始出處和定義基礎。記載了孔子在庭院中教導兒子孔鯉學習《詩》《禮》的經典場景,是“過庭子”含義的直接來源。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論語》原文
  2.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作為儒家經典的權威注釋,朱熹對《論語》此章的注解深刻影響了後世對“過庭”、“過庭之訓”以及“過庭子”内涵的理解,強調其作為家教典範的意義。 《四書章句集注》線上閱讀 (部分資源)
  3. 《漢語大詞典》:作為大型權威漢語工具書,其對“過庭”詞條的解釋(指受教于父親)是理解“過庭子”含義的重要依據。“過庭子”可視為“過庭”這一行為的承受者(兒子)。 《漢語大詞典》線上查詢 (部分資源) (請注意,線上版本可能需訂閱或僅提供部分内容,圖書館可查閱紙質版或完整數據庫)。
  4. 《辭源》(修訂本):這部專門收錄古漢語詞彙和文史典故的權威辭書,對“過庭”的釋義(引用《論語》典故,指子承父教)為“過庭子”提供了準确的語源和古典背景支撐。 商務印書館《辭源》 (此為商品信息頁,内容需查閱實體書或授權數據庫)。
  5. 曆代文學與家訓作品:如《世說新語》、曆代家訓(《顔氏家訓》、《朱子家訓》等)中,常可見對“過庭”或類似家教場景的引用、化用或讨論,這些文本共同塑造和強化了“過庭子”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相關研究文獻(如《中國家訓史》、《儒家家庭教育思想研究》等)會對此有深入分析。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 (可檢索相關古籍和研究文獻資源)。

網絡擴展解釋

“過庭子”是一個漢語典故性詞語,主要用于對能繼承父業或秉承父訓者的美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過庭子”中的“過庭”源自《論語·季氏》的典故:孔子之子孔鯉(字伯魚)曾兩次快步經過庭院,被父親教導學習《詩》《禮》的重要性。後以“過庭”代指父訓或長輩的教導。加上“子”字後,特指能傳承父輩教誨或事業的人。

2.用法與示例

3.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原文或詩詞出處,可參考《論語·季氏》及宋代相關詩文集。

别人正在浏覽...

百世一人柏油紙抱甕出灌碑刻冰瀑冰奁賓朋迎門薄海蒼筤殘損殘湯剩飯曹輩秤心春結打道釣詩鈎蜚蟲恭勤公休日工糈貴好黑氣鲎醢猾民景氣謹省就和撅皇城﹐打怨鼓看花人客念攔頭連壘漏箭麻筵門賓秘弄目翳偶成千夫情逾骨肉熔于一爐沙丁魚膻食甚設事酒石局豕屠世勳壽筵蜀川酸鹹裼襲退艄推賢進善外姓相待如賓纖凝宵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