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甕出灌”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本義
指抱着水甕(陶制盛水器)從井中取水灌溉田地,形容原始的灌溉方式,需要耗費大量體力且效率低下。
出處
源自《莊子·天地》:“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 描述子貢在漢陰遇到一位拒絕使用機械、堅持手工勞作的老人,體現道家“無為”思想中對自然狀态的追求。
比喻義
現多比喻做事方法笨拙,付出多而收效少,或形容安于現狀、拒絕改進的保守态度。
用法與特點
該成語既保留了《莊子》中蘊含的哲學反思,也在現代語境中衍生出對低效行為的批評,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褒貶傾向。
抱甕出灌是一種成語,意思是比喻做事不切實際,結果以失敗告終。
抱甕的部首是手,甕的部首是瓦,出的部首是凵,灌的部首是氵。抱甕共有14畫,出共有5畫,灌共有9畫。
來源和繁體字寫法抱甕出灌最早出現在《史記》中,形容一個人手拿空空如也的甕子,企圖往外灌水,結果卻一滴水也灌不進的樣子。
繁體字寫法:抱甕出灌。
例句他抱甕出灌,一點成果都沒有。
小明的計劃抱甕出灌,非常不切實際。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組詞:抱頭痛哭、抱定信念、抱負遠大。
近義詞:空歡喜、徒勞無益。
反義詞:有備而來、事半功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