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之别名。言其能激起創作的靈感,故稱。 宋 蘇轼 《洞庭春色》詩:“應呼釣詩鈎,亦號掃愁帚。”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三折:“枉了也這掃愁帚,釣詩鈎。”亦作“ 釣詩鉤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八大王》:“厥名為‘酒’,其名最多……或以為‘釣詩鉤’,又以為‘掃愁帚’。”
“釣詩鈎”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及背景如下:
釣詩鈎指酒的别名,源于酒能激發詩人的創作靈感,故得此名。該詞常見于古典文學中,常與“掃愁帚”(指掃除憂愁的工具)并用,形容酒的雙重作用——既能觸發詩興,又能消解愁緒。
出處
最早可追溯至宋代蘇轼的《洞庭春色》詩:“應呼釣詩鈎,亦號掃愁帚。”
元代喬吉《金錢記》中也有“枉了也這掃愁帚,釣詩鈎”的表述。
文化内涵
古人認為酒能助興,尤其在詩詞創作中,酒被視為激發靈感的重要媒介。清代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進一步列舉了酒的多種雅稱,包括“釣詩鈎”和“掃愁帚”。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蘇轼、蒲松齡的相關作品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