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隄岸的意思、隄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隄岸的解釋

沿江河或海邊防水的建築物。 唐 柳宗元 《田家》詩之三:“蓼花被隄岸,陂水寒更渌。” 唐 元稹 《茅舍》詩:“邊緣隄岸斜,詰屈簷楹枒。” 明 徐光啟 《屯田疏稿·用水》:“隄岸者,以禦水,使不入也。大則為 黃河 之帚,小則為江河之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隄岸”是漢語詞彙,指沿江河或海邊用土石修築的防水建築物,主要用于防止洪水漫溢或海水侵蝕陸地。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隄岸”即“堤岸”的異體寫法(“隄”為“堤”的舊字形),指人工建造的擋水結構,通常由土、石等材料築成,功能是保護沿岸地區免受水流沖擊或淹沒。

二、結構與功能

三、文獻引用
該詞在古代詩文中常見:

四、近義詞與用法
常見近義詞包括“堤壩”“堤防”。例如:

五、現代使用建議
當代規範寫法為“堤岸”,“隄”屬異體字,多見于古籍或特定語境。如需引用古文,需注意字形區别。

來源:綜合自、2、5的文獻解析及例句。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隄岸(dī à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阡”,表示田地之間的小道,右邊的部首是“山”,表示山嶺。隄岸的來源是從水利工程中衍生而來,原意指圍堤或堤岸,用來保護田地免受水災侵襲。這個詞的繁體字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隄岸在古代的書寫方式多種多樣,但一般都保持字形的基本結構不變。例如,在《說文解字》中,隄岸的寫法為“阚山”或“阡山”。古代的字體形狀和現代有所不同,但字義相同。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沿着隄岸漫步,感受江水的清涼。 2. 農民們為了保護農田,修築了堅固的隄岸。 3. 在夢中,我站在隄岸上欣賞美麗的夕陽。 一些與隄岸相關的組詞包括:圍堤、護岸、堤壩、堤岸等。近義詞有堤、堰,反義詞可以是水患、水災等。 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