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漢 代将軍名號。《史記·封禅書》:“ 齊 人 少翁 以鬼神方見上……於是乃拜 少翁 為文成将軍,賞賜甚多。”後以“文成”指 少翁 。 漢 班固 《西都賦》:“騁 文成 之丕誕,馳 五利 之所刑。” 唐 溫庭筠 《馬嵬驿》詩:“ 甘泉 不得重相見,誰道 文成 是故侯。” 宋 楊億 《漢武》詩:“力通 青海 求龍種,死諱 文成 食馬肝。”
(2).舞樂名。《舊唐書·音樂志二》:“ 文宗 廟樂請奏《文成》之舞, 武宗 廟樂請奏《大定》之舞。”
"文成"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根據權威辭書及曆史文獻記載,主要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一、曆史人物專稱 指唐代和親吐蕃的文成公主(625-680)。據《舊唐書·吐蕃傳》記載,這位宗室女于貞觀十五年(641年)奉唐太宗之命遠嫁松贊幹布,成為漢藏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其事迹在《資治通鑒》《唐會要》等史籍中均有詳細載錄。
二、行政區劃名稱 現代漢語中專指浙江省溫州市下轄的文成縣。該縣成立于1946年,為紀念明朝開國功臣劉基(谥號"文成")而命名,民政部官網行政區劃數據庫明确标注其建制沿革。縣域面積1293平方公裡,屬浙南山地過渡區,現存劉基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谥號制度範疇 在中國古代谥法中,"文成"屬美谥組合。《逸周書·谥法解》界定:"經緯天地曰文,安民立政曰成"。曆史上獲此谥號者包括:
注:本文釋義源自《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曆史詞條、民政部全國行政區劃信息平台及二十四史相關人物傳記。部分專有名詞解釋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編撰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辭典》。
“文成”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曆史專稱和現代引申義兩類:
漢代将軍名號
漢武帝時期,方士少翁因通鬼神之術被封為“文成将軍”,見于《史記·封禅書》。後世文獻如班固《西都賦》也以“文成”代指少翁,如“騁文成之丕誕”。
唐代舞樂名
唐代宮廷樂舞中有《文成》之舞,用于祭祀文宗等場合,載于《舊唐書·音樂志》。
文學或事物的完成狀态
作為合成詞,“文”指文章、文化,“成”指完成、成就,合稱可形容文章達到高水平或事物達成目标。例如:“文成武德”形容文武雙全的成就。
人名寓意
用于名字時,“文”象征文采、修養,“成”寓意成功、卓越,組合後表達“才華橫溢、馬到成功”等美好期許。
以上解釋綜合了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兵書陛下怖栗參展草薙豺聲沖幄怆然傳聞異辭麤誦大侯大夥兒戴帽饧登界遊方渡越發昏章第十一發視轒輼奉公甘蠅關撥鼓進滾落合不來後葉黃妳慧辨回樂峯胡頭椒房機思極役劇任框子韕韕老壽靈亮落發螺眉羅潭泥泥膿腫僻違淺缪潛熱清才青蓮域三名三高撒嘴生而知之識照疏麻思舊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維渭城朝讬勢為什麼無可名狀舞迷香麝諧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