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期的意思、何期的詳細解釋
何期的解釋
猶言豈料。表示沒有想到。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記》卷二:“凡庸下6*賤,少樂正6*法,幸藉緣會,得在山宅,何期真聖,曲垂啟降。” 明太祖 《禦賜歸老青田诏書》:“何期禍生於有隙,緻使不安。”《醒世恒言·馬當神風送滕王閣》:“千裡獨行,方悲寂寞,何期旅邸,得遇故人。” 魯迅 《悼楊铨》詩:“何期淚灑 江 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詞語分解
- 何的解釋 何 é 疑問代詞(a.什麼,如“何人?”b.為什麼,如“何必如此?”c.哪樣,怎樣,如“何不?”“何如?”d.哪裡,如“何往?”e.發表反問,如“何樂而不為?”)。 副詞,多麼:何其壯哉! 姓。 何 ē 古同“呵”,譴責。 何 è 古同“荷”,擔。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期的解釋 期 ī 規定的時間,或一段時間:定期。限期。期限。學期。 量詞,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期。 盼望,希望:期望。期冀。期盼。期待。 限度:“征斂無期求索無度”。 必,決定:“期死,非勇也”。 〔期頤〕指人活到一百歲。 地質學上指在一個國境内或一個大區域内,小于“世”的地質年代單位。 期 ī 一周年,一整月:期年。期月。期服(古代喪服名,要穿一年)。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何期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何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豈料,表示沒有想到”,常用于表達意外或出乎意料的情景。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該詞:
1.基本釋義
- 拼音:hé qī(注音:ㄏㄜˊ ㄑㄧ)。
- 詞性:疑問代詞,表反問。
- 含義:相當于“哪裡料到”“沒想到”,強調事件的發展與預期相反。
2.出處與用法
該詞在古籍和文學作品中常見,例如:
- 《醒世恒言》:“千裡獨行,方悲寂寞,何期旅邸,得遇故人。”——表達他鄉遇故知的意外之喜。
- 魯迅《悼楊铨》:“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抒發對友人逝世的悲痛與驚愕。
- 明太祖诏書:“何期禍生于有隙,緻使不安。”——感歎因矛盾引發禍患的始料未及。
3.近義詞與語境
- 近義詞:豈料、誰知、孰料。
- 適用場景:多用于書面語或古典文學,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但可借以增強語言的曆史感或情感張力。
4.權威參考
根據漢典和古籍注釋,“何期”的用法強調“反問中的否定”,即通過疑問形式表達對既定事實的意外性,而非實際詢問原因。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或拓展近義詞辨析,可參考《古代漢語詞典》或相關文學評注。
網絡擴展解釋二
何期的意思
何期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什麼時候。它用來詢問某件事情或者行為将會發生的時間。
拆分部首和筆畫
何期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人(亻)和氣(氣)。它的總共有5個筆畫。
來源
何期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論語·公冶長》第十五章。孔子的弟子公冶長問:“什麼時候可以做到好君子?” 孔子回答說:“何期待之也。” 後來,這個成語逐漸為人們所使用。
繁體
何期的繁體字是「何朞」或「何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何期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的寫法是「呙期」。
例句
1. 我們何期能夠見到彼此。
2. 他不知道何期能夠完成這項工作。
組詞
何期沒有常見的組詞。
近義詞
何時、哪時、幾時。
反義詞
現在、馬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