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慰撫。《宋史·儒林傳一·崔頤正》:“ 頤正 年老步趨艱蹇,表求緻仕,上命坐,問恤甚至,賜器币,聽以本官緻仕。”
“問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問恤(拼音:wèn xù)指慰撫,即通過慰問表達關懷與安撫。該詞多用于描述對他人處境或情感的關切。
古代文獻中可見具體應用,如《宋史·儒林傳一·崔頤正》記載:“頤正年老步趨艱蹇,表求緻仕,上命坐,問恤甚至。”此處描述皇帝對年老官員的關懷與安撫。
慰撫、慰問、體恤、安撫。
如需進一步了解“恤”的詳細釋義或相關詞組,可參考權威字典(如漢典)。
問恤是一個帶有深厚的情感色彩的詞彙,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問和恤。
「問」部首是「口」,在字義中表示嘴巴或口腔,引申為詢問、追問、質問等含義。
「恤」部首是「忄」,是心的意思。它象征着對他人遭遇不幸的關心和關愛。
「問恤」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鄘風·無衣》中,原句是「斯說之矣,斯行之矣。求我則問,悔恤以嘉告。」意思是說:“這就是說了,這就是行了。如果有人來向我請教,我将悔過并且盡心告知。”這裡的「悔恤」即是關懷和道歉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問恤」的寫法仍然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問恤」的形狀稍有不同。
「問」的古代寫法有「閿」、「門」和「聞」,其中「閿」的義為詢問。
「恤」的古代寫法有「卨」,意為悔恤、寬容。
例句:
1. 他常常主動問候員工,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工作。
2. 老師對學生們的進步時刻關懷和問詢。
組詞:
1. 詢問:向他人提出問題或請求信息。
2. 關懷:對他人的狀況、感受表現出關心和愛護。
3. 恕心:包容、寬恕的心。
近義詞:
1. 體貼:關心和照顧他人的感受。
2. 問候:向他人表示問安和關心。
反義詞:
1. 冷漠:缺乏關心和照顧他人的态度。
2. 忽視:對他人的需要或存在不加關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