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邦畿的意思、邦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邦畿的解釋

(1).王城及其所屬周圍千裡的地域。《詩·商頌·玄鳥》:“邦畿千裡,維民所止。” 毛 傳:“畿,疆也。” 鄭玄 箋:“王畿千裡之内,其民居安,乃後兆域正天下之經界,言其為政自内及外。”《隸釋·漢竹邑侯相張壽碑》:“緩薄賦,牧邦畿,棃烝殷,四荒饑。” 唐 元稹 《王沂河南府永甯縣令等制》:“命汝好爵,時予加恩,勉字邦畿,無虐黎獻。” 清 唐甄 《潛書·卿牧》:“近自邦畿,至于海隅,苦樂豐饑,其長不敢以聞。”

(2).借指國家。 明 梁辰魚 《浣紗記·寄子》:“側聞 吳國 召戎衣,何日裡靜邦畿?” 清 俞蛟 《夢廠雜著·春明叢說序》:“邦畿地曠,薄海朝宗,不乏畸人,爰多軼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邦畿”是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 基本定義
    指古代天子直接管轄的京城及周邊地域,後擴展為泛指國家疆域。如《詩經·商頌·玄鳥》中“邦畿千裡,維民所止”即描述王城千裡範圍為民居之地。商周時期,邦畿是直屬天子的行政區域,與分封諸侯的“外服”相對。

  2. 出處與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原指王城周圍千裡範圍(“王畿”),如毛傳注“畿,疆也”。漢代後逐漸泛化為國境或疆域代稱,如嵇康詩句“浩浩洪流,帶我邦畿”。

  3. 近義詞與用法
    近義詞包括“疆域”“國境”等。在古籍中多用于強調國家核心區域或整體領土,如“肇域彼四海”(《詩經》)即從邦畿擴展至四海。

  4. 文化意義
    體現“以民為本”思想,如“維民所止”強調民衆居住之地構成國家根本,政權合法性源于此。唐代後亦借指國家整體,如元稹文中“勉字邦畿”指治理全國。

  5. 現代應用
    現代多作為曆史詞彙使用,常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引用,如“帝俊分封諸國,邦畿千裡”等仿古表述。

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詩經》注疏等典籍,或查詢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邦畿(bāng jī)是指國家的疆域和轄區。它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下面我為你拆分一下: 部首和筆畫: - 邦:部首是⻏(玉), 筆畫數為4。 - 畿:這個字很特殊,沒有明确的部首,但它的筆畫數為8。 來源: 邦畿這個詞源于古代中國的禮制,它是受到禮儀觀念的影響而形成的。在古代,君主在治理國家時,常常根據疆域的大小來劃分不同的區域。其中,邦指的是國家的轄區,畿則指的是中央的疆域。 繁體: 邦畿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邦畿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不過,根據我們現在所了解的古代文獻資料,邦畿的寫法與今天沒有明顯的差異。 例句: - 這個國家的邦畿遼闊,疆域廣闊。 - 君王的權力覆蓋全國的邦畿。 組詞: 邦畿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一些新詞,比如: - 邦畿疆域(指國家的疆域範圍) - 邦畿規劃(指對國家疆域的規劃和管理) 近義詞: 邦畿的近義詞包括: - 領土 - 疆域 反義詞: 邦畿的反義詞是: - 邊疆 - 外地 希望這些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