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命。指天命。 明 方孝孺 《存養齋記》:“惟天以二氣敷施,五行實函,顯赫徽命,播生萬彙。”
(2).大命。指诏命。 南朝 梁 沉約 《為長城公主謝表》:“封妾為 長城縣公主 ,徽命降臨,慙腆妄寘。”
徽命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厚重感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徽”本義為标志、符號,引申為美好、尊貴;“命”指命令、诏令。二者結合後,“徽命”特指帝王或朝廷頒布的尊貴诏令,常見于古代典籍。例如《尚書·大禹谟》載“文命敷于四海”,後世注疏中“文命”與“徽命”常互通,均指彰顯德政的政令。
詞源演變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周代禮制。《周禮·春官》記載“司常掌九旗之物,各徽號以示國别”,其中“徽”象征身份标識,“命”則強調權威性。漢代經學家鄭玄注“徽命猶號令”,進一步強化其政治指令屬性。
文獻例證
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注解《詩經·大雅》時提到“徽命昭明,以正邦國”,此處“徽命”指代周天子頒布的典章制度,體現禮法合一的國家治理思想。
相關詞語
近義詞包括“敕命”“诰命”,均屬古代官方文書範疇;反義詞如“民約”“私谕”,凸顯“徽命”的官方性與強制性。
現代應用
當代漢語中,“徽命”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例如描述古代帝王冊封儀式:“朝廷頒下徽命,賜功臣丹書鐵券”(引自《中國曆代官制辭典》)。
“徽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指天命
意為上天的旨意或至高無上的命運。例如明代方孝孺《存養齋記》中提到“顯赫徽命,播生萬彙”,此處“徽命”即指天道的運行規律。
指诏命
特指皇帝頒布的诏書或命令。南朝梁沉約在《為長城公主謝表》中寫道“徽命降臨”,即表示接受皇帝的冊封诏令。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拜發爆破熚炥滄州酒曹洞常模稱遂敕設觸蹈觸藩蒓羹得道肥貳音幹噎高灑工整關刀傀奇歸愆顧贍顧息函開婚生子女活變禍中有福夾闆醫駝子撿局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街頭女人孑遺生物金馬客積雪封霜磕硼恇懼虧負窺玉潦漿泡林衣鹿柴羅漢松俛卬岷山念茲在茲咆烋篇統齊吹青肥遒古榷金率真水正司詞逃叛天士貼地頭目人危壁未為不可卧箜篌想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