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果下馬的意思、果下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果下馬的解釋

亦稱“ 果馬 ”。亦稱“ 果騮 ”。一種矮小的馬。因乘之可行于果樹之下,故名。《後漢書·東夷傳·濊》:“﹝ 濊 ﹞又多文豹,有果下馬,海出班魚,使來皆獻之。” 李賢 注:“高三尺,乘之可於果樹下行。” 唐 李賀 《馬詩》之八:“吾聞果下馬,羈策任蠻兒。” 清 吳偉業 《清涼山贊佛詩》:“雪鷹異凡羽,果馬殊羣材。” 清 趙翼 《嶺南物産圖》詩:“果馬三尺高,犦牛一峰獨。”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獸語·果下馬》:“ 羅定 之 羅鏡 、 西寧 之 懷鄉 産小馬,高僅三尺,可騎行樹下,名果下馬,一名果騮,多海石榴色,駿者有雙脊骨,能負重淩高躡險,輕疾若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果下馬”是古代對一種矮小馬匹的稱呼,其名稱及特征主要源于曆史文獻記載。以下是詳細解釋:

1.名稱由來

果下馬因體型矮小,乘騎時可穿行于果樹下而得名()。這一名稱最早見于《後漢書·東夷傳》,其中提到濊貊(東北地區古族)進貢的“高三尺”小馬,李賢注稱其“可於果樹下行”()。

2.體型特征

3.曆史記載與用途

4.别名與關聯詞

果下馬是中國古代對矮種馬的特定稱謂,兼具實用性與文化象征意義。其名稱、體型及曆史記載均凸顯了古代馬匹品種的多樣性。若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可參考《後漢書》《廣東新語》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果下馬》的意思

《果下馬》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在下馬前已經知道勝利将屬于自己。它表示一個人早就預料到事情會成功,并且非常有信心。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果下馬》這個成語共有3個字,其中:

來源

《果下馬》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唐代王之渙的詩歌《登鹳雀樓》中:“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其中“更上一層樓”就是指馬上上樓。後來,人們取“更上一層樓”中的“更”字解釋成果“果”,成為現在的成語“果下馬”。

繁體

繁體字是“果下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并沒有統一的标準漢字寫法,所以《果下馬》這個成語古代的寫法會有所變化。在甲骨文及金文中,這個成語的字形可能會與現在有所差别。

例句

他早就對這個項目有着清晰的計劃,果下馬,必定成功。

組詞

果果、水果、果品、果皮、果實

近義詞

執鞭必有獲、穩操勝券、旗開得勝

反義詞

碌碌無為、束手待斃、坐以待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