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除惡。 北齊 劉晝 《新論·貴言》:“是以明者納規於未形,採言於患表,從善如轉圜,遣惡如讎敵。”
“遣惡”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驅除邪惡”或“消除惡行”。根據《漢語大詞典》中“遣”字條的釋義,“遣”本義為“排除、消除”,如《左傳·昭公元年》所載“遣禍”即為此用法;“惡”在《說文解字》中釋為“過也”,指過失或不良行為,後引申為泛指一切負面事物。二字組合後,詞義偏重于通過主動行為達到摒除惡念、惡事的目的,例如明代《菜根譚》中“遣惡如除草,須絕其根”的比喻,即強調徹底清除惡性的哲學思想。
在古漢語語料中,該詞多用于宗教或倫理語境。如佛教典籍《大智度論》中“遣惡修善”的修行觀念,指通過禅定消除惡業(中國佛學院電子詞典《中華佛教百科全書》收錄相關詞條);儒家經典注疏裡亦可見“遣惡揚善”的倫理主張,與《周易·大有卦》中“君子以遏惡揚善”形成互文關系。現代漢語中該詞已鮮少獨立使用,但其構詞邏輯仍影響着“懲惡揚善”“祛惡扶正”等常用短語的形成。
“遣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析:
指驅逐邪惡或消除惡劣現象、行為,強調對不良事物的抵制與排斥,倡導追求正義。
核心思想
源自古代漢語,本義為“除惡”,如北齊劉晝《新論·貴言》中“從善如轉圜,遣惡如讎敵”,比喻像對待仇敵一樣堅決消除邪惡。
應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用例,可參考《新論·貴言》等文獻。
骜傑白蛉抱廈廳八舍不安于室柴棘成辟赤羅侈忲詞令翠旄倒産點畫獨固杜機額枋匪兵飛來飛去風鈴改惡行善颔頭好潔紅酥後筵化治金池金蕉沮蒼匡人老退居扐掯曆抵六馭陋軀亂患馬馱子迷國慕蔺盤餐漂撇礔礰破國破蒸籠不盛氣棄地琪瑰戎壘撒花愢愢杉木善物舍己芸人市吏壽徵書殿四海一家頹阙無寄香稌崤山懈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