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説的意思、雖説的詳細解釋
雖説的解釋
猶雖然。《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至於你我:我雖説是施恩不望報,你也切莫受恩便忘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六回:“不過那些同桌吃飯的人,雖説是同事,然而都是什麼藩臺咧,首府咧,督署幕友咧。”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二:“雖說是冬天,普山普嶺,還是滿眼的青翠。”參見“ 雖然 ”。
詞語分解
- 雖的解釋 雖 (雖) ī 連詞,把意思推開一層,表示“即使”或是“縱然”的意思,後面多有“可是”、“但是”相應:雖然。雖則。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縱然:為人民而死,雖死猶生。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 説的解釋 説 ō 説 ì 説 è 均見“說”。 筆畫數:; 部首:言;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雖說"是一個漢語連詞,用于表示轉折或讓步關系,通常出現在複句的前一分句,承認或提出某種事實或情況,後一分句則表達與之相對或相反的意思。其核心含義與"雖然"相近,但更常用于口語表達。
詳細解釋:
-
表示讓步,引出某種事實:
- 用在句子開頭或主語後,承認一個既定的事實或情況,為後續的轉折或補充說明做鋪墊。
- 示例: "雖說他年紀小,懂得可不少。" (承認"年紀小"的事實,轉折強調"懂得多")。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 示例: "這個地方雖說偏僻了點,但環境非常優美。" (承認"偏僻"的事實,轉折強調"環境優美")。
-
引出某種假設或可能性:
- 有時也用于提出一種假設性的情況,後句再對此進行說明或修正。
- 示例: "雖說這隻是個猜測,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提出"猜測"的可能性,補充說明其合理性)。 來源:《現代漢語虛詞詞典》
-
表達委婉的語氣:
- 使用"雖說"可以使轉折的語氣顯得更委婉、不那麼生硬,比直接用"雖然"更口語化。
- 示例: "雖說任務有點重,但我們還是努力按時完成了。" (委婉承認任務重,強調完成結果)。
語法功能與特點:
- 位置: 通常位于複句的第一個分句(偏句)的句首或主語之後。
- 呼應詞: 後一分句(正句)常用"但"、"但是"、"可"、"可是"、"卻"、"也"、"還是"、"仍然"等詞與之呼應,形成"雖說...,但/可/卻..."的關聯格式。有時呼應詞可以省略,但轉折關系依然存在。
- 口語化: "雖說"比"雖然"更具有口語色彩,在日常對話中使用頻率更高。
- 同義與近義: 與"雖然"、"盡管"、"固然"等詞意義和用法相近,常可互換,但語體色彩和細微語氣略有差異。
"雖說"是一個表示讓步關系的連詞,用于承認或提出一個事實或情況,然後引出與之相對或補充說明的後句,帶有一定的口語色彩,能使轉折語氣顯得更委婉。其核心作用是連接分句,表明前後分句之間的轉折邏輯關系。 來源:《現代漢語八百詞》
網絡擴展解釋
“雖説”是“雖說”的異體寫法,現代漢語中通常寫作“雖說”,讀作suī shuō,是連詞,用于表達讓步關系,相當于“雖然”。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表示承認某一事實或觀點,但引出與之相對或補充的内容,構成“雖説……但/卻/然而……”的句式。
示例:
“雖說是冬天,普山普嶺,還是滿眼的青翠。”(強調冬天本應蕭瑟,但實際景象相反)。
二、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
引導讓步狀語從句,後接轉折或補充内容,常與“但”“卻”“然而”等連詞搭配。
示例:
“我們雖說有經驗,但還得學習新東西。”
-
語用場景:
- 承認事實:如“雖說是同事,卻很少交流”。
- 委婉反駁:如“雖說他聰明,但不夠努力”。
三、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雖然、盡管、固然。
- 區别:
- “雖說”多用于口語,書面語中更常用“雖然”或“盡管”。
- “雖說”隱含對前文的保留态度,後文常含轉折或補充。
四、注意事項
- 繁簡轉換:現代漢語中多用簡體“雖說”,繁體文本中可能寫作“雖説”或“雖說”。
- 語境適應:避免與“即使”“即便”混淆,後者側重假設,而“雖說”側重事實的讓步。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用法,可參考《兒女英雄傳》《山鄉巨變》等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安份守己八拜交白馬小兒綁匪保身卑躬屈節邊遽變色之言不旋跬踩訪裁退朝軸春化大宗伯典戎點翳隄備底下書匪匪翼翼佛牙舍利高牙大纛閣樓寒山子旱鴨子胡餅監納截翦金夷即是瘠土酒性老夥計籬陌賣卦漫遊生物明眎摩竭摸着石頭過河南陳北崔内想撲頭青松遒肅深沈濕婆霜笳束葦躺櫃貼近通腸同庚隤納望眼欲穿挖肉補瘡唯然誣捏惡直丑正嘯傲風月孝謹溪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