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恁的意思、勤恁的詳細解釋
勤恁的解釋
亦作“ 勤任 ”。勤思。《文選·班固<典引>》:“若然受之,亦宜勤恁旅力,以充厥道。” 蔡邕 注:“恁,思也。”《三國志·吳志·張溫傳》:“ 吳國 勤任旅力,清澄江滸,願與有道平一宇内。” 宋 王安石 《酬王伯虎》詩:“徂年幸未暮,此意可勤恁。”
詞語分解
- 勤的解釋 勤 í 做事盡力,不偷懶:勤勞。勤快。勤奮。勤政(勤奮于政事)。勤謹。勤勉。勤懇。克勤克儉。 經常:勤密(頻繁)。來往很勤。 上班,事務:勤務。勤雜。出勤。後勤。 擔心,憂慮:勤恤(憂慮憐惜)。 幫助
- 恁的解釋 恁 è 那麼,那樣,如此,這樣:恁大。恁高。 那:恁時節。 怎麼:“卻恁地教甚麼人在間壁吱吱地哭,攪掩兄弟們吃酒?” 恩,念:“宜亦勤恁旅力,以充厥道”。 恁 í 古同“您”。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勤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1.基本釋義
- 讀音:qín nèn(多數文獻注音為此)。
- 詞義:指“勤思”,即勤奮思考或勉力深思。部分文獻中亦作“勤任”。
2.文獻出處
-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班固的《典引》:“若然受之,亦宜勤恁旅力,以充厥道。”蔡邕注解為“恁,思也”。
- 宋代王安石《酬王伯虎》詩中也有使用:“徂年幸未暮,此意可勤恁”。
3.用法與争議
- 傳統解釋:以“勤思”為核心,強調精神上的勤勉。
- 現代誤解:有觀點将其視為成語,解釋為“自己勤勞勉力工作”,并稱源自《西遊記》,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與詞義演變或誤讀有關。
4.字形與字義延伸
- “恁”的讀音:在“勤恁”中讀nèn,表示“思”;單獨使用時,“恁”還可讀nín(同“您”)或表示“那樣、那麼”。
- “勤”的引申:除“勤思”外,也可指行動上的頻繁與努力,如“勤勉”“執勤”等。
5.使用建議
- 古典語境:適用于解讀漢代至宋代的文言文本,如《文選》《三國志》等。
- 現代語境:因詞義生僻,日常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避免與口語詞彙混淆。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文選》注疏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勤恁
《勤恁》是一個方言詞語,主要在福建、台灣等地方使用,意為“請問”或“請教”。它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勤”和“恁”。
部首和筆畫
“勤”的部首是“力”,總共有4畫;“恁”的部首是“心”,總共有6畫。
來源
《勤恁》一詞來自閩南語,以福建省閩南地區為主。它的發音與普通話中的“請問”相近。在福建和台灣等地,人們常用“勤恁”來表示禮貌地向别人詢問、請教或請教對方的意見,有時也用在一些正式的場合中。
繁體
《勤恁》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勤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勤的寫法是“堇”或“很”,恁的寫法是“儜”或“吝”。
例句
1. 勤恁,請問這條路怎麼走?
2. 勤恁,我想請教您關于這件事的意見。
組詞
勤恁的組詞有:勤懇、勤力、請恁等。
近義詞
勤恁的近義詞有:請問、請教、問候等。
反義詞
勤恁沒有明顯的反義詞,可以用直接的說法來表示相反的意思,比如“不請教”、“不問候”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