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le] 〈方〉∶煞白;無血色
他臉色寡白
猶蒼白。 郭沫若 《創造十年》三:“時候是秋天,窗外的庭園中有寂寞的雞冠花映着寡白的秋陽。”《人民文學》1981年第2期:“ 朱二升 吓得臉色寡白。”
“寡白”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顔色蒼白、缺乏血色的狀态,常見于方言或文學表達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形容人的面色
描述自然或物體顔色
如需進一步了解方言用法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寡白(guǎ bái)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一個人說話單調、無趣,缺乏幽默感和表達能力。
寡白的拆分部首是宀(mián)和白(bái),寡的筆畫是5畫,白的筆畫是5畫。
寡白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據考古學家研究發現,寡白這個詞在早期的文獻中并不常見。可能是在古代社會中,人們對于說話幽默、機智的期待越來越高,同時也對那些言談平淡乏味者進行了打趣和嘲笑,從而形成了寡白這個詞。
寡白的繁體寫法為「寡白」,保留了原漢字的形狀和結構。
由于寡白這個詞比較常見且古老,所以其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并無太大差别,字形相似。
1. 他的幽默感和口才都很差,總是寡白無味。
2. 在交際圈中,她因為寡白而被人們冷落。
1. 寡音(guǎ yīn):指說話聲音低沉、缺乏表情的人。
2. 寡言(guǎ yán):形容一個人沉默寡言,很少說話。
1. 木讷(mù nè):指一個人字眼不多,不善于與人交流。
2. 死水(sǐ shuǐ):形容一個人說話沒有生氣,沒有情感。
1. 好口才(hǎo kǒu cái):指一個人口才好,善于言談。
2. 幽默風趣(yōu mò fēng qù):形容一個人幽默有趣,能夠給人帶來歡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