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鈎鎖”。1.彎曲的鎖鍊。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諾臯下》:“﹝ 朱道士 ﹞見岩下有枯骨,背石平坐,按手膝上,狀如鈎鎖,附苔絡蔓,色如白雪。”
(2).勾通連結。 元 範梈 《木天禁語·六關·七言律詩篇法》:“數字連序,中斷,鈎鎖連環。”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下:“自《三百篇》以至 庾 鮑 七言,皆不待鈎鎖,自然蟬連不絶。”
鈎鎖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其本義指“帶鈎的鎖鍊”,常用于固定或連接物體,例如古代軍事防禦中用于封鎖城門的鐵制器具。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鈎鎖”被進一步解釋為一種機械裝置,通過鈎狀結構與鎖扣結合實現聯動控制,如傳統木工工具中的榫卯連接部件。
古代文獻中可見特殊用法,《唐律疏議》提及“鈎鎖”作為刑具的引申義,特指束縛犯人手腳的連環鐵器。佛教典籍《五燈會元》則将其作為禅宗術語,比喻思維與現象之間相互牽制的關聯性。現代考古發現印證了該詞實物形态,湖北曾出土戰國時期青銅鈎鎖文物,證實其為古代建築中的重要連接構件。
“鈎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彎曲的鎖鍊
指形狀彎曲的金屬鍊條,常用于古代器物或建築結構。例如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中記載的“狀如鈎鎖”描述枯骨形态。
勾通連結
引申為事物之間的關聯或邏輯上的連貫性。如元代範梈提及的“鈎鎖連環”形容詩文結構緊密。
異體寫法
在古籍中,“鈎鎖”也寫作“鈎鎖”,屬于同詞異形。
作為成語時,“鈎鎖”表示事物或人之間緊密結合、相互依存的關系。例如形容團隊協作或機械部件的緊密連接。
該詞較少用于日常口語,更多出現在文學、曆史或專業文本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字形演變或古籍用例,可參考《漢典》《酉陽雜俎》等來源。
哀叩邦政包元財團財旺生官滄海珠赤绂楮貝淳良春秋戰國楚子大呂疊騎鼎革黩征方張負命藁茇高壓線個人股宮館狗碰頭過中漢綱黑沙地獄徽數混濛昏頭昏腦活撮驚起精英緊峭喀雜苦劇狼崽酹祭廉貪利火龍心悶聲不響面譽背非鳥田蹑影潛蹤唴哴七級浮屠輕藐啟示鵲華染尚襦袴讴塞聲嗓嗑沙壇申納石鬥屍祝四城歲調纖疏蝦須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