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違命;不服從命令。《史記·五帝本紀》:“ 堯 曰:‘ 鯀 負命毀族,不可。’” 張守節 正義:“負,違也。族,類也。 鯀 性很戾,違負教命,毀敗善類,不可用也。”《三國志·吳志·陸瑁傳》:“ 淵 之驕黠,恃遠負命,此乃荒貊常态,豈足深怪?”
(2).拼命;舍命。《武王伐纣平話》卷中:“ 姜尚 因命守時,直鈎釣 渭水 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 尚 自言曰:‘負命者上釣來!’”《醒世恒言·張孝基陳留認舅》:“﹝ 過善 ﹞一頓棍棒隻打得滿地亂滾。 淑女 負命解勸,将 過善 拉過一邊,扯住了棒兒。”《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話還未了,那馬已跑向前去,二人負命的趕,如何跟得上。”
“負命”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其釋義和用法可通過古籍及文學作品佐證:
違抗命令;不服從指令
該含義強調對權威或既定規則的抗拒。例如:
拼命;舍命
指不顧性命、孤注一擲的行為。例如:
在文學創作或曆史讨論中,可依據上述兩種含義選擇合適場景。日常交流中較少使用,需注意避免與現代語義混淆。如需完整古籍例句,可參考《史記》《三國志》等原文來源。
《負命》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其意為承擔命運的負荷,無法逃脫或改變。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身不由己地承受各種不幸和厄運。
《負命》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拆分部首:貝、口
筆畫:9畫
《負命》一詞源自于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出自《孟子·盡心下》篇。該詞在繁體字中仍然保持原樣。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負命》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差别。
以下是幾個使用《負命》這個詞的例句:
1. 他盡心盡力工作,卻屢屢遭受挫折,真是負命。
2. 面對困境,他決心要打破命運的束縛,不再負命下去。
3. 這個角色在故事中被安排了一個悲慘的結局,可謂是負命的代表。
與《負命》相關的組詞包括:
1. 負擔:承擔或負責任何事物
2. 命運:指一個人或事物注定要走的道路或受到的安排
3. 厄運:指不幸、災難或倒黴的事情
與《負命》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承受命運
2. 忍受厄運
3. 承受不幸
與《負命》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改變命運
2. 脫離厄運
3. 逃避不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