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茇的意思、藁茇的詳細解釋
藁茇的解釋
香草藁本的别稱。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藁本》。參見“ 藁本 ”。
詞語分解
- 藁的解釋 藁 ǎ 〔藁木〕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中空,根可入藥。亦稱“西芎”、“撫芎”。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茇的解釋 茇 á 草木的根。 在草舍住宿:“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拔除。 古同“跋”。 姓。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藁茇(gǎo bá)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與植物學考據進行解釋。以下從權威詞典及古籍角度進行詳細釋義:
一、基本釋義
藁茇指藁本的根莖,是傘形科植物藁本(Ligusticum sinense)的幹燥根及根莖。在傳統本草學中:
- 藁:原意為禾稈,引申為植物莖部。
- 茇:《說文解字》釋為“草根”,《爾雅·釋草》注“茇,根也”。
故“藁茇”即強調藁本植株的藥用根部特征。
二、文獻考據
-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
“藁本,根名藁茇,氣味辛溫……治太陽頭痛、巅頂痛。” 明确指出“藁茇”為藁本根莖的别稱,并記載其藥性。
- 《證類本草》(宋·唐慎微):
引《名醫别錄》載:“藁本生崇山山谷,正月、二月采根曝幹”,其“根”即指藁茇。
三、植物學特征
藁本為多年生草本,根莖呈不規則結節狀,表面棕褐色,具濃郁香氣。其幹燥根莖在中國傳統醫藥中稱“藁茇”,屬解表藥,功能散寒祛濕、止痛,主治風寒感冒、巅頂疼痛等症。
四、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形近詞區分:
- “藁本”:植物全株或地上部分統稱。
- “藁茇”:特指地下藥用部位(根莖),強調入藥部位特征。
參考文獻來源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商務印書館, 2021.
- 李時珍. 《本草綱目》(校點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
- 唐慎微. 《證類本草》(影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20.
網絡擴展解釋
“藁茇”是中藥學中的術語,指傘形科植物藁本的幹燥根莖及根,具有藥用價值。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詞義與别名
-
基本含義
藁茇是藁本的别稱,屬于傘形科植物,其根莖和根可入藥。
别名包括鬼卿、地新、西芎、撫芎等。
-
名稱來源
“藁”指草本植物,“茇”意為草木的根,合稱即強調其藥用部位為根部。
二、植物屬性與藥用價值
-
植物學特征
- 形态:根莖呈結節狀圓柱形,表面棕褐色,具縱溝紋;支根細長,易剝落。
- 顯微結構:橫切面可見油室、分泌道及木纖維束,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
藥用特性
- 性味:辛、溫,無毒。
- 功效:祛風散寒、除濕止痛,常用于風寒頭痛、風濕痹痛等症。
- 用法:煎湯内服,用量1~3錢(約3~9克)。
三、産地與分類
- 主要品種
- 藁本:主産湖北、湖南、四川,以香氣濃郁者為佳。
- 北藁本:産河北、遼甯等地,根莖多分歧,質輕纖維狀。
- 其他變種:雲南黃藁本、新疆藁本等,部分地區作替代品使用。
四、注意事項
需注意與山藁本(土藁本)等近似植物區分,後者為傘形科澤芹或骨緣當歸的全草,功效不同。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柏亮父虣阚鄙稱碧照不令不死草采擿操缦齒曆馳名天下齒齯竄改攢三措斂打照面短主簿額颡奮北馮至構精廣寒還軒豪望河間婦合體字混作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激蕩稽禮繼美驚吵錦文窘弊雞皮疙瘩計日以期幾希空負匡牀蘭摧玉折了然于心零陵辂客昧機萌甲瑙魯昵狎龐雜辟命千秋觀曲聖桡詞絲忽碎密隨命梭緝所知跳台威禍醎鹾香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