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糊,不分明貌。《人民文學》1981年第7期:“天地間扯起了茫茫雨帳,遠處的群山,近處的田野,一派混濛。”
“混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混濛”形容模糊、不分明的事物狀态,常用于描繪自然景象(如雨霧、煙霭等)的朦胧感。例如《人民文學》1981年第7期的例句:“天地間扯起了茫茫雨帳,遠處的群山,近處的田野,一派混濛。”
需注意“混濛”與“混蒙”的細微區别:
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權威詞典解釋,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或漢典等來源。
混濛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是指事物模糊不清、不确定或是表達不清楚的狀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混濛來形容一些信息、情感或思想不明确、不清楚的情況。
混濛的部首是水(氵)和感字旁(寸),構成了本字的左右組合。它總共有13筆,結構稍複雜。
混濛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書中對其的詞義解釋為“渾濁、模糊”。後來經過演變和使用,逐漸形成了現在的含義。
《混濛》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和簡體中基本一緻,隻是字形稍有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混濛的字形略有不同。具體而言,古代寫法中的混字多以“混”和“渾”兩個字形代替,濛字則以“濛”和“蒙”兩個字形代替。
1.他的陳述非常混濛,我們還是無法理解他的真實意圖。
2.這幅畫畫得非常混濛,令人難以辨認出具體的圖像。
混沌、混亂、混合、混雜等。
模糊、含糊、不清等。
明确、清晰、明确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