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政的意思、邦政的詳細解釋
邦政的解釋
國家軍政;執掌國家軍政。《書·周官》:“司馬掌邦政,統六師,平邦國。” 孔 傳:“夏官卿主戎馬之事,掌國征伐,統正六軍,平治王邦四方國之亂者。”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禁衛·錦衣衛》:“遂使在京三品衙門,忽有外任二品之官,於典制則乖,於官守則舛。武人之無識無足責,而邦政大臣,亦視為固然,無一糾正之者,惜矣。”
詞語分解
- 邦的解釋 邦 ā 國:友邦。鄰邦。邦交(國和國之間的正式外交關系)。邦國(國家)。邦人(本國的人)。 國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政的解釋 政 è 治理國家事務:政治。政府。政黨。政權。政綱。政策。政令。政績。政見。政客(為個人或某一集團利益從事政治活動的人)。政局。政變。參政。議政。 國家某一部門主管的業務:財政。郵政。民政。 家庭或集
網絡擴展解釋
“邦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邦政”指國家軍政事務,也包含執掌國家軍政的職能。其中:
- 邦:本義為古代諸侯封國,後泛指國家(如“安邦定國”)。
- 政:指政務、政治事務,涵蓋治理國家的職能(如“政事”“國政”)。
二、曆史出處
最早見于《尚書·周官》:“司馬掌邦政,統六師,平邦國。”,意為司馬(古代官職)負責國家軍事與政務,統領軍隊,維護國家安定。
三、使用場景
- 古代語境:多用于描述官職職能(如明代文獻提及“邦政大臣”指掌管軍政的高官)。
- 現代延伸:可指代國家層面的政治與軍事管理,或用于人名(寓意為“治理國家事務”)。
四、補充說明
作為人名時,“邦政”結合了“邦”的“國家”含義與“政”的“匡正治理”之義,寄托了對個人才能與成就的期許。例如新聞中曾出現“聯邦政府”等現代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案例,可參考《尚書·周官》及明代《野獲編》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邦政:
邦政一詞指的是國家政權的治理。它由兩個部分組成-“邦”和“政”。其中,“邦”的部首是“⼟”字偏旁,筆畫數為4劃;而“政”的部首是“⻍”字偏旁,筆畫數為6劃。邦政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是從邦字和政字組合而成的。邦政的繁體寫法與簡體一樣,沒有區别。古時候漢字中,“邦”和“政”的寫法與現在基本一緻,沒有太大變化。
以下是一個例句:“邦政應以人民的福祉為中心。” 這句話強調了國家政權的目标應當是為了人民的福利。在這個例句中,邦政一詞指的是國家政府的管理責任和政策。
組詞:“國家邦政”、“邦政治理”等。
近義詞有“國政”、“政權”等,它們可以用來替換“邦政”來表示相似的意思。
反義詞可以是“無政府”或者“政治動蕩”,意思是缺乏政府組織或政治不穩定的狀态。
希望以上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