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隻貪圖目前的安逸,不顧将來。 宋 蘇轼 《策略三》:“天下獨患柔弱而不振,怠惰而不肅,苟且偷安而不知長久之計。” 葉恩 《上振貝子書》:“苟且偷安,因循度日,前轍取亡,可為太息。”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八章:“她朦胧地意識到自己不是對于個人問題看得太輕,而是過重;是在一種‘不必關心’的掩飾下苟且偷安。”
“苟且偷安”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該成語常用于警示人們不可安于現狀,需有憂患意識。例如,學習中若“苟且偷安”,可能導緻學業荒廢;國家發展若“苟且偷安”,則會喪失競争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相關文獻或權威詞典。
苟且偷安是一個成語,意為勉強過活,沒有追求和奮鬥的生活态度。它形容人們不思進取,隻顧眼前的安逸和富足,而不追求個人的發展和成就。
苟:艹部,4畫
且:一部,4畫
偷:人部,12畫
安:宀部,6畫
《苟且偷安》一詞最早見于宋代鄭文寶的《請你勿忘》一文中,諷刺那些追求安逸的人。從那時起流傳至今。
繁體字為「苟矣」、「偷安」。
古代《說文解字》中的寫法:苟(束草束),且(會意從匕從入從一會議),偷(人扣心),安(宀女)。
1. 他整天遊手好閑,過着苟且偷安的生活。
2. 那個年輕人害怕面對挑戰,甯願苟且偷安。
3. 不要沉溺于苟且偷安,追求自己真正的理想和目标。
1. 苟且:漫不經心、草率
2. 偷安:安于現狀、安逸
3. 苟安:安于現狀、苟且偷安
懶散、懶惰、堕落、頹廢
奮發、積極、進取、奮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