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urtive] 形容人狡猾陰險或言行舉止躲躲閃閃
形容行為鬼祟,不正派。《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巢氏 有兄弟 巢大郎 ,是一個鬼頭鬼腦的人,奉承得姊夫姊姊好。” 清 李漁 《比目魚·耳熱》:“這個秃驢,鬼頭鬼腦,一定是你拾到了,快拿出來。” 洪深 《包得行》第三幕:“[ 李賈氏 :]不正經的女人終歸不正經的,她又在那裡和他們鬼頭鬼腦,這一次是你們親眼看見的。” 馬雲鵬 《雁塞遊擊隊》第十七章:“ 馮福合 是做小買賣的,有些鬼頭滑腦,對他的話不能全信。”
“鬼頭鬼腦”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形容行為舉止詭秘、不光明正大,帶有明顯貶義,常用于描述人行事躲閃、狡猾或神态可疑的狀态。
該成語適用于書面和口語場景,但需注意語境。例如: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原文,可參考《二刻拍案驚奇》《儒林外史》等文獻。
鬼頭鬼腦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者一個動作在思維或者行動上顯得怪異、不拘常規的樣子。通常用這個詞來形容一個人思維敏捷、反應靈活、活潑好動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鬼頭鬼腦這個詞沒有獨立的部首,總共有12筆。
來源:鬼頭鬼腦這個短語的來源十分有趣。據說,在古代相傳有一個名叫鬼谷子的智囊,他的思維方式常常超乎尋常人的想象,從而得以博得了智慧的名聲。後來,人們就拿他來形容那些思維活躍的人,形成了鬼頭鬼腦這個詞彙。
繁體:鬼頭鬼腦
古時候漢字寫法:鬼頭鬼腦
例句:他鬼頭鬼腦地回答問題,讓大家都對他的智慧刮目相看。
組詞:魔頭、魅頭、鬼斧神工、鬼使神差。
近義詞:機智、聰明、機靈。
反義詞:呆笨、遲鈍、木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