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穢。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國有政黨,非直政事多垢黷,而士大夫之節行亦衰。”
“垢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章炳麟著作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的釋義。
《垢黩》(gòu dí)詞是指清除污垢、擦拭、洗滌等意思。它通過拆分部首和部首的筆畫來進行解釋。
《垢黩》包含了兩個部首,分别是“土”和“黑”。其中,“土”部表示“土壤”、“塵土”等概念,“黑”部表示與顔色相關的事物。它們各自的筆畫數分别是3和12。
《垢黩》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出現在《說文解字》這本古代字典中。它的本義是指用水清洗東西的過程。
《垢黩》也有繁體字寫法,即「㓷黷」。它在形狀上與簡體字稍有不同,但意思和讀音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垢黩》的字形可能略有不同。曆史上的漢字發展較為複雜,曾經出現過多種不同的字形。然而,現代漢字定型後,《垢黩》的字形已經基本固定不變了。
1. 母親用肥皂垢黩衣物,讓衣服恢複了潔淨。
2. 我常常把鞋子放在陽光下曬,可以垢黩鞋底的細菌。
1. 垢垢:形容非常髒。
2. 淨垢:清洗污垢。
3. 垢衣:髒衣服。
1. 擦拭:用手或物體使物體表面清潔。
2. 洗滌:用水或清潔劑清洗。
1. 幹淨:沒有污垢或雜質。
2. 清潔:整潔幹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