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粒的意思、戴粒的詳細解釋
戴粒的解釋
《太平禦覽》卷九四七引《符子》:“ 東海 有鼇焉,冠 蓬萊 而浮遊於滄海……羣蟻曰:‘彼之冠山,何異我之戴粒,逍遙封壤之巔,伏乎窟穴也。’”後因以“戴粒”指螞蟻。 清 蔣士铨 《香祖樓·射蟻》:“諸蠻,前奔後挽,戴粒緣溪澗。”
詞語分解
- 戴的解釋 戴 à 加在頭、面、頸、手等處:戴帽子。披星戴月。戴圓履方。不共戴天。 尊奉,推崇,擁護:戴仰。愛戴。擁戴。感恩戴德。 姓。 摘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 粒的解釋 粒 ì 成顆的東西,細小的固體:米粒。鹽粒。顆粒。粒子(a.成果的、細小的東西,“子”讀輕聲;b.指“基本粒子”,物理學上指構成物體的最簡單的物質)。 量詞,多指顆粒狀的東西:一粒米。一粒珍珠。 筆
網絡擴展解釋
“戴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來源于古代文獻中的寓言故事,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戴粒”指代螞蟻,源自《太平禦覽》卷九四七引《符子》中的典故:東海巨鳌頭頂蓬萊山浮遊于滄海,群蟻看到後感歎:“它用頭頂山,和我們用頭頂米粒有什麼區别呢?”。這一比喻以“戴粒”形容螞蟻的渺小與自足。
2.出處與典故
- 原始出處:出自《符子》(戰國時期道家著作),後由《太平禦覽》引用。故事通過巨鳌與螞蟻的對比,暗喻萬物生存方式的差異。
- 清代用例:蔣士铨在《香祖樓·射蟻》中寫道:“諸蠻,前奔後挽,戴粒緣溪澗”,進一步以“戴粒”代指螞蟻的活動。
3.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戴粒”形容人“精明機智”,但此釋義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詞語的引申或誤讀。目前主流詞典與古籍均以“螞蟻”為唯一釋義。
4.使用注意
- 該詞屬于生僻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文學創作。
- 若需引用,建議結合上下文确認具體含義,避免歧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太平禦覽》《符子》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戴粒,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戴上一顆或幾顆珠寶或寶石。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戈和禾。戴粒的筆畫數為13。按照規範的漢字書寫筆畫順序,先寫戈部首,再寫禾部首,最後寫粒部分。
戴粒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的演變。在繁體字中,戴粒還是以簡化的形式呈現。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不同,例如戴的古代寫法是戴的上半部分是帶,下半部分是卩;而粒的古代寫法是立的下半部分是子。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漢字的形态也有所變化。
例句:
1. 她戴上了一顆漂亮的粒。
2. 他從項鍊中取下了一粒戒指。
與戴粒相關的組詞還有很多,比如戴上、戴下、戴帽子等。近義詞可以是佩戴、搭配,而戴粒的反義詞可以是取下、脫下等。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