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焚燒成灰,燒光。《魏書·鄭道昭傳》:“五籍灰焚,羣儒坑殄。”
“灰焚”是一個漢語詞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表示物體被完全焚燒成灰燼的狀态,即“焚燒成灰,燒光”。該詞由兩個單字構成:
出處與用例
最早見于《魏書·鄭道昭傳》中的記載:“五籍灰焚,羣儒坑殄。”,描述了古代典籍被焚燒、學者遭迫害的曆史場景,與“焚書坑儒”事件相關。
詞語結構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強調徹底毀滅的狀态。例如:“戰火過後,古城化作灰焚。”
以上内容綜合了多個來源的權威解釋,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網絡釋義,、等來源。
《灰焚》是一個動詞詞組,意為将灰燼燃燒掉。灰燼是指燃燒後殘留下來的灰色物質,而焚燒是指用火燒毀或處理。
《灰焚》這個詞可以拆分為“火”和“部”。火屬于四點水,部屬于兩點水。
《灰焚》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爾雅》中。在繁體漢字中,灰焚的寫法為「灰焚」。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會有一些差異。對于《灰焚》這個詞,古代的寫法為「灰N焚」,其中的「N」代表着一個特定的字形,而非常規的部首或筆畫。
1. 他将過期的報紙堆在一起,用火将它們灰焚了。
2. 為了保護環境,我們應該把垃圾分類,而不是将其直接灰焚。
灰燼、焚燒、燃燒、火災
焚毀、燒毀、燃毀、燼滅
保存、保留、保護、存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