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猑蹏的意思、猑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猑蹏的解釋

即騉蹄。馬名。蹏,古“蹄”字。《後漢書·馬融傳》:“絹猑蹏,鏦特肩,脰完羝,撝介鮮,散毛族,梏羽羣。” 李賢 注:“絹,繫也……猑蹏,野馬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猑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讀音與字形
    讀音為kūn dì(注音:ㄎㄨㄣ ㄉㄧˋ),其中“蹏”是“蹄”的古字。

  2. 基本含義
    指一種野馬,屬于古代文獻中記載的馬類名稱。《後漢書·馬融傳》提到“絹猑蹏”,李賢注釋為“猑蹏,野馬也”,說明其與野生馬相關。

  3. 文獻出處
    該詞出自東漢史書《後漢書》,原文描述狩獵場景時提到“絹猑蹏”,意為用繩索系住野馬,側面反映了古代狩獵活動中的動物種類。

  4.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曆史文本分析,屬于生僻詞範疇。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後漢書》相關注釋或古代名物考據類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猑蹏

《猑蹏》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它的字義是指山脊或山腳下的崎岖地面。這個詞可以拆分為“犬”和“替”兩個部首,其中“犬”是對應犬部,表示與狗相關的字,而“替”是對應肉部,表示和肉類相關的字。

根據《康熙字典》,《猑蹏》在古代以繁體形式寫作「猑蹢」。在這個繁體形式中,字形稍有差異,但字義相同。繁體字形中的「猑」部分與「犬」字形相似,而「蹢」部分則類似于「足」的字形。

在古代,由于字形的發展變化以及書寫風格的不同,漢字的寫法也有所差異。以《說文解字》為例,在古代漢字的字形中,「猑蹏」的「犬」部分曾寫作「獾」,而「替」部分寫作「歩」。

以下是一些使用「猑蹏」的例句:

1. 這座山的猑蹏崎岖,很難行走。

2. 他在猑蹏的山地上尋找着寶藏。

組成「猑蹏」的相關詞彙:

1. 猑猑蹌蹌:形容行走時腳步不穩的樣子。

2. 猑猑蹌蹌走:形容腳步不穩地走。

3. 崎岖:形容山勢不平整,道路布滿坑窪。

4. 岌岌蹭蹭:形容人或物搖擺不定,動作散亂。

猑蹏的近義詞:

1. 崎岖:指地面不平坦,颠簸不平。

2. 岩澤:指山崖陡峭、地勢凹凸不平。

猑蹏的反義詞:

1. 平坦:指地面平整,沒有凹凸不平。

2. 平緩:指路面坡度平穩,沒有陡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