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ork load;amount of work]
(2) 期待于雇員或分配給雇員的多少工作或工作時間
(3) 一個部門或其他集團的工人在一段時間内完成的全部工作
每周工作量
(4) [load]∶實際工作任務或可達工作任務
工人們願意接受按計時定額方法所規定的工作量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工作量漢語 快速查詢。
"工作量"是漢語複合名詞,由"工作"和"量"構成,指在特定時間段内需要完成的任務總量或勞動強度。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2016)的定義,該詞包含三層核心含義:
基礎語義 指勞動者在單位時間内需要完成的勞動任務數值,包含定量與定性雙重維度。如《勞動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94)。
應用範疇延伸 在教育領域特指教師承擔的課時數、科研任務量,《高等學校教師工作量試行辦法》明确将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納入考核體系(教育部,1981)。醫療系統則依據《醫療機構工作量統計規範》對門診量、手術量進行量化統計。
管理學定義 ISO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标準将其界定為"過程所需資源的總和",包含時間、人力、物力等可測量要素(國際标準化組織,2015)。工程領域常用"人月"(man-month)或"工時"作為計量單位。
法律語境解析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标準,不得強迫或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這裡的"勞動定額"即工作量的法律表述(全國人大常委會,2007)。
**計算機學科新解 在分布式計算領域,該詞已發展出"計算負載"(Computational Workload)的專業術語,指系統處理數據任務的總量,常以FLOPS(每秒浮點運算次數)為度量單位(IEEE Computer Society,2020)。
“工作量”是一個廣泛應用于工作場景、項目管理、學術研究等領域的術語,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
1. 定義
工作量指在一定時間内,個人或團隊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總量。它不僅包含任務的數量,還涉及任務的複雜程度、所需時間、資源投入等綜合維度。
2. 構成要素
3. 影響因素
4. 管理意義
合理分配工作量是提升效率的關鍵。超負荷工作可能導緻倦怠(如“過勞”現象),而工作量不足則可能造成資源浪費。現代管理中常通過OKR(目标與關鍵成果法)或敏捷開發中的“故事點”進行量化管理。
實際應用示例
某客服團隊将每人日均處理50通電話定為标準工作量,若因促銷活動激增至80通,則需通過增加人力或優化流程來平衡,避免服務質量下降。
若需針對具體場景(如遠程工作、學術研究)深入探讨,可提供更多細節以便進一步分析。
筆床楚烏次傳蹙球當之無愧大鼜豆腐衣噸級藩邦反眼不相識公立冠屦倒施關卡谷日漢族換白鵝件舉煎水作冰較争嗟稱接毂絶唱舉告爛紫雷岸淩朁離桡六耳不通謀鸾鳳俦緑林豪客虜使盧至媒娉蒙保廟祝篾筍蹑追鋪白檾麻窮索凄悅戎昭慎罰士操詩敵釋耒失正疏澁搜邏宿寇縮迹太陽燈帑藏天策鐵胫提究廷诘同醉鮮翠相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