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戎昭的意思、戎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戎昭的解釋

(1).兵戎之事。語出《左傳·宣公二年》:“戎,昭果毅以聽之之謂禮。” 南朝 宋孝武帝 《離合》詩:“守邊境以臨敵,寸心厲於戎昭。”《宋書·袁淑傳》:“是由整綏寡衷,戎昭多昧,遂使 潞子 入患, 伊川 來擾。” 唐 褚遂良 《奉和行經破薛舉戰地應诏》:“王功先美化,帝略藴戎昭。”

(2).指軍旅。 宋 嶽飛 《奏辭檢校少保第四劄子》:“臣草芥固陋,備數戎昭,曾無尺寸之功,仰報天地之德。”

(3).武官名。《晉書·石季龍載記上》:“置左右戎昭、耀武将軍,位在左右衛上。”《陳書·宣帝紀》:“壬子,戎昭将軍 徐敬辨 克 海安 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戎昭”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詳細解釋:

  1. 兵戎之事
    指與軍事、戰争相關的事務,源自《左傳·宣公二年》:“戎,昭果毅以聽之之謂禮。”該句強調在戰争中需彰顯果敢堅毅的精神以符合禮制。南朝宋孝武帝在《離合》詩中寫道“寸心厲於戎昭”,《宋書·袁淑傳》亦有“戎昭多昧”的表述,均體現軍事行動的嚴肅性。

  2. 代指軍旅
    作為軍旅的統稱,常見于曆史文獻。例如宋代嶽飛在奏疏中提到“備數戎昭”,意為在軍隊中任職;唐代褚遂良的詩句“帝略藴戎昭”則借“戎昭”暗喻軍事謀略。

  3. 古代武官名
    曆史上曾作為官職名稱,如《晉書》記載後趙政權設“左右戎昭将軍”,《陳書》提到陳宣帝時期的“戎昭将軍徐敬辨”,表明其作為武官頭銜的職能。


補充說明:
“戎”單字本義為兵器(如“兵戎”),後引申為軍事(如“戎馬”)或古代西方民族稱謂;“昭”則有光明、彰顯之意。二者組合成“戎昭”,整體強調軍事領域的顯赫與秩序。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戎昭的意思

《戎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指的是古代戰争中首領的軍事威望和威信。

戎昭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戎昭》的部首是⺮(竹),拆分出的兩個部分是⺮(竹)和⼭(山)。

它的總筆畫數為15畫。

戎昭的來源

《戎昭》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尚書·泰誓》中,用于描述周幽王戰敗後選取的諸侯領袖。

戎昭的繁體

《戎昭》的繁體字為「戎昭」(注:此處為繁體字顯示)。

戎昭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戎昭」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一種常見的寫法是「戈昭」。

戎昭的例句

1. 他終身緻力于保衛民族獨立和民衆的安全,成為一名真正的戎昭。

2. 這位将軍的戎昭威望遠揚,受到士兵們的尊敬和崇拜。

與戎昭相關的詞語

1. 組詞:戎馬(指戰争中的馬匹)、昭彰(明顯、顯著的)、昭示(明确表示)。

2. 近義詞:戎将(戰争時期的将領)、戰神(威武的戰争之神)。

3. 反義詞:文明(與戰争相對的文化、教育等和平事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