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虜使的意思、虜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虜使的解釋

(1).謂當作奴隸役使之。《戰國策·趙策三》:“彼 秦 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 鮑彪 注:“視民如所虜獲。”《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虜使其民。” 司馬貞 索隱:“言( 秦 人)以奴虜使其人,言無恩以恤下。”

(2).封建王朝對少數民族或敵寇所遣使者的蔑稱。 宋 胡铨 《上高宗封事》:“今者無故誘緻虜使,以諂諭 江 南為名,是欲臣妾我也。” 宋 嶽珂 《桯史·三忠堂記》:“惟一編脩官 胡銓 毅然上書,乞斬相參、虜使,三綱五常賴以不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虜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 當作奴隸役使
    這一用法源于《戰國策·趙策三》和《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指将人視為俘虜或奴隸般驅使,帶有強烈的壓迫性色彩。例如:“權使其士,虜使其民”(《戰國策》),強調統治者對百姓的殘酷奴役。

  2. 對少數民族或敵國使者的蔑稱
    封建王朝常以此貶稱周邊民族或敵對勢力的使者,體現文化優越感和敵意。例如宋代胡铨在《上高宗封事》中批判朝廷“誘緻虜使”,暗指南宋對金國使者的妥協态度。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虜使》的意思

《虜使》是指作為虜俘階級的使者,被俘虜的人擔任外交使節或者監督工作的人。虜使這個詞具有貶義,容易顯現出壓榨與奴役的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虜使》可以拆分為「虍」和「司」兩個部首,其中「虍」是表示虎的象形字,用一畫表示;「司」是行政部門的意思,用五畫表示。

來源

《虜使》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描述了秦始皇派遣虜使與西南方的蠻夷國家請求納入秦朝的故事。

繁體

《虜使》的繁體形式為「虜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虜使」也有不同的寫法,例如「虜使」、「虜使」等,寫法和用字稍有差異,但意義相同。

例句

1. 曆史上有很多國家利用虜使來對付被征服的民族。

2. 在古代,一些強大國家會派遣虜使去蠻夷國家進行交涉。

組詞

虜官、虜俘、使者、外交、階級等。

近義詞

俘虜、奴役、奴隸等。

反義詞

國君、使節、外交使者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