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供祀的意思、供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供祀的解釋

謂供給祭祀。《晉書·禮志上》:“古之聖王,躬耕帝藉,以供郊廟之粢盛。近世以來,耕藉止於數步之中,空有慕古之名,曾無供祀訓農之實。”

祭祀,奉祀。 巴金 《鬼》:“要我認真地一一供祀起來,說不定會使我傾家蕩産也未可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供祀"是漢語中表示祭祀供奉行為的複合詞,由"供"與"祀"二字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的解釋,"供"指陳設祭品或奉獻物品,"祀"則特指對神靈、祖先的祭祀儀式。二字合稱後,其核心含義指通過置辦祭品、舉行儀式來表達對神靈或祖先的敬奉,常見于宗教儀式、宗族祭祀等場景。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供祀"一詞最早可追溯至《禮記·月令》中"以供皇天上帝社稷之祀"的記載,這表明其作為禮儀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着溝通人神、維系倫理的社會功能。在《說文解字》中,"祀"被釋為"祭無已也",強調祭祀行為的延續性與規範性。

該詞彙的現代應用仍保留着莊重屬性,多用于描述傳統祭祀活動,如《中國民俗大觀》記載的宗祠供祀習俗,指在特定時日按照既定儀軌擺放三牲、時果等祭品,并行叩拜之禮的行為體系。在語義延伸層面,當代文獻也偶見"供祀"喻指對崇高精神的持續性尊崇,但這種用法仍以實體祭祀為本義基礎。

網絡擴展解釋

“供祀”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òng sì,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供給祭祀所需
    指為祭祀活動提供物資或場所。例如《晉書·禮志上》提到古代聖王躬耕種植谷物“以供郊廟之粢盛”(即用糧食供奉宗廟祭祀)。清代道光年間,東山人民設立“義勇祠”供奉戍台殉難将士的亡靈牌位,也屬于此類。

  2. 祭祀、奉祀行為
    指向神靈或祖先進行祭祀儀式,表達敬意與感恩。巴金在《鬼》中寫道:“要我認真地一一供祀起來,說不定會使我傾家蕩産也未可知”,此處強調祭祀活動的實際操辦。


二、文化背景

供祀根植于中國古代宗教信仰,是維系宗法制度的重要儀式。例如清代皇帝的山陵祭祀中,會取馬乳“以供祀事”,稱為“金陵擠馬”,體現了物質供奉與禮儀的結合。


“供祀”既包含物質層面的供給(如祭品、場所),也指代祭祀儀式本身,常見于曆史文獻與傳統習俗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可參考《晉書》或地方志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八米詩瀕死不得善終撤離誠意正心尺雪鋤除淙泉頂期斷橋敦實飯食燔煨忿隙供頓怪愕光寵旱石韓掾節間津門亭捐悶絕其本根隽絕鞫實窟裡拔蛇蘭桂磊瑰不羁離離光光盧博露書馬牙菜靡屆明豁納粟坭藤旁行書屏居萍蓬千裡船樵唱瓊枝勸諷商船上上手身份詩薮石影霜力雙瞳私曲騰蹑天族投産韋袴無漸無垠鰕虎魚象環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