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聰明豁達。 宋 蘇轼 《李太白碑陰記》:“ 夏侯湛 贊 東方生 雲:‘開濟明豁,包含宏大,陵轢卿相,嘲哂豪傑。籠罩靡前,跆藉貴勢。’”
(2).明朗開闊。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遊天台山日記後》:“其洞圓聳明豁,洞口斜倚一石。”
“明豁”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1. 形容人的性格豁達
指心胸開朗、思想開闊,能夠包容不同觀點。這一用法常見于描述人的品性,例如蘇轼在《李太白碑陰記》中評價東方生“開濟明豁,包含宏大”,強調其通達大度的特質。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表達對人物胸襟的贊賞。
2. 形容環境明朗開闊
用于描繪空間或景色的敞亮感,如明代徐弘祖在《徐霞客遊記》中描述山洞“圓聳明豁”,突出場景的清晰與開闊。此義項常見于寫景類文本。
補充說明
明豁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明”和“豁”兩個字組成。
“明”字的部首是日字旁,而它的筆畫數為八畫。而“豁”字的部首是豆字旁,它的筆畫數為十畫。
明豁這個詞的來源是出自于古代文獻《詩經·小雅·采薇》中的一句:“晉久失其輝,明豁如發。”這句話形容晉國的輝煌消退,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繁體字“明豁”依然是以簡化字形式書寫的,沒有特殊的繁體形式。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根據古代的書法風格,我們可以觀察到“明豁”字早期的寫法采用了不同的結構和筆畫組合,但其意思仍然相同。
1. 他的思維明豁開闊,能夠靈活應對各種挑戰。
2. 她的眼神明豁,透過時間的霧霭,依然保持着年輕時的朝氣。
組詞:明晰、明朗、豁達、豁亮、豁然。
近義詞:明晰、明了、明亮。
反義詞:模糊、晦暗、沉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