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尺雪的意思、尺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尺雪的解釋

一尺厚的雪。指大雪。語本《左傳·隱公九年》:“平地尺為大雪。”《晉書·陸機傳》:“大風折木,平地尺雪。” 唐 杜甫 《後苦寒行》之一:“南紀 巫 廬 瘴不絶,太古以來無尺雪。” 元 王恽 《和東坡聚星堂雪詩》:“天風一夜吹端葉,清曉開門驚尺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尺雪是漢語中一個富有畫面感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積雪厚度達一尺(約33厘米),常用于形容雪量極大、積雪深厚的景象。以下從詞典釋義與權威引證角度詳細說明: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本義

    “尺”為量詞,指一尺的厚度;“雪”即自然降雪現象。組合後特指積雪深度累積至一尺,是古代文獻中量化雪勢的具象表達。例如《漢語大詞典》釋為:“厚一尺的雪。亦泛指大雪。”

  2. 引申含義

    因一尺積雪需持續強降雪方能形成,故該詞隱含極端嚴寒、雪災隱患或豐年預兆的雙重文化意象。農諺“尺雪抵得過春雨”即借其厚度喻指瑞雪對農耕的益處。

二、典籍出處與用例

  1. 曆史文獻記載

    《舊唐書·劉仁軌傳》載:“比至冬日,積雪尺餘。”此處“尺餘”與“尺雪”同義,實證唐代已用尺度量化雪深。宋代陸遊《雪後苦寒》詩“繞庭數竹饒新筍,尺雪時能壓舊枝”更以文學筆法強化雪勢之威。

  2. 氣象記錄意義

    古代官方常以“尺雪”作為災異上報标準。如《宋史·五行志》多次記錄“京師大雪尺餘”,反映其作為極端天氣的計量依據。

三、現代釋義與用法

《現代漢語詞典》将其歸入具象化氣象術語,強調其描述性功能。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叙述,如“北國冬月,尺雪封門”凸顯地域氣候特征。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2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網絡版見于漢典
  2. 《漢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08年.(部分内容可查國學大師
  3.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網絡擴展解釋

“尺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及現代語境中具有特定解釋。以下為綜合解析:

1.基本釋義

指一尺厚的雪,表示大雪的厚度。語出《左傳·隱公九年》中“平地尺為大雪”,古代用“尺”作為大雪的衡量标準()。

2.出處與演變

3.使用場景

4.常見誤解

部分現代解釋(如)誤将其釋為“小雪”,實為古代對“大雪”的量化表達,需結合權威文獻理解。

5.相關詩句


若需更多例句或文學背景,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逼遣碧衣女子彩陶文化場記臿築瘳愈籌酌喘息未定垂纓黮濁鄧鄧呆呆殿下貂鼠跌磕楓墀分疏功義狗官刮舌子河心加班費賈屈讦誕季蘭敬恭經數捐獻開果刳磔老院公冷凝流幸六鹢隴山祿次爐炷嫚令内情女布钤壓青精漆園吏全渾衢塗取醉沈愁沈齊受污水摸斯褕倠丑素衣貼狀彤暑同位語,同位詞偷長吞舌脫迹微茫午枕